随着贴近社区、聚焦生鲜的小型门店越来越受推崇,市场上也聚集了各路玩家。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都已先后开辟了小店型;本土零售商超市发的定位愈发清晰,要做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的“菜篮子”、“米袋子”,同时还不断丰富便民功能,搭载理发、洗衣、修锁等多元服务;京客隆新推出的京捷生鲜便利店也在低调开店,截至目前在北京开有20余家门店。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尽管目前社区里有不少生鲜店,但基本还是粗放经营的夫妻店占主流,效率更高、品质更好的新型店铺还远没有大范围铺进市场,品牌化、连锁化的社区生鲜店还有很激烈的竞争空间,势必将迎来一轮对优势选址点位的抢占。
生鲜经营能力待考
社区场景的人员流动量较小,客群主要是一公里范围内相对固定的居民,因此要培养、维护好常客资源,而生鲜是社区居民中最高频需求的品类,生鲜的运营能力则是决定品牌生存的根本。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永辉多年来积累的生鲜供应链优势对于永辉生活的发展来说足以提供有力支撑。而全时便利店与生鲜超市的商品重叠度太低,全时生活在生鲜供应链方面几乎等于要从零建起,全时生活与便利店、餐饮各业态之间实现资源的调动和协同能力也仍待摸索。
同时,社区小型店虽然与超市、大卖场等业态相比在选址上相对容易,但是在抢占市场初期仍要面临高昂的扩张成本。据永辉2017年财报显示,孵化永辉生活与超级物种的永辉云创公司在2017年亏损仍高达2.27亿元。据悉,生鲜门店背后的采购、物流等方面的支撑成本很高,当门店数量很少时,很难覆盖后端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只有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机会出现盈利增长点。
由于生鲜商品本身具有高损耗特点,这需要门店具有很强的商品管控能力,既要及时调整动销最快的SKU,又能以最实惠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零售业观察评论人王利阳认为,社区生鲜店只有修炼好内功,将门店的各个模块做到标准化,才能更利于后期的加速。当下对于社区生鲜店来说,一方面要加速扩张门店数,形成密集“店网”,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分摊高昂的物流、仓配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则要尽快整合供应链资源,增强全品类的基地垂直采购能力,减少因供应环节过多产生的附加成本,从而争取到更多利润空间,形成价格优势反馈给消费者,更好地应对竞争对手。
(来源:北京商报 王晓然 徐天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全时便利4月新开66家店 创今年单月开店速度新记录 全时便利店杨波:“便利店+”的飞轮效应刚刚开始 开业抢先7-11 全时便利店挺进南京3年要开300家 全时便利店2月新开20家店 将进驻更多城市 最持久!创美股单日时长纪录 富途证券推16小时全时段交易 搜索更多: 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