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年的酝酿,今天凯德与印力同时对外宣布达成一笔大买卖。
印力商用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Triwater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通过各自旗下全资子公司联合与凯德集团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三方将联合收购凯德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凯德商用在中国国内的20家购物中心项目公司的100%股权并承接相应的负债,交易对价为83.65亿人民币。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强买强卖、被迫出让或具有戏剧性的资产交易行为,完全是两大商业地产巨头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评估。
毕竟,凯德和印力算得上国内市场中商业地产玩家里少有的骨子里就带着资本视角的企业。以致于如今购物中心资管行业挖人,最先考虑的是凯德,而后必是印力。
尽管在朋友圈里对此评判不一,但《商业与地产》认为:
如果交易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这可能会成为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性的事件,拉开了中国整个购物中心行业资产管理效率升级的大幕,从此商业地产的头部力量将进入更加精益化和专业化的错位竞合的“赛道时代”。
1
产品线赛道
很显然,购物中心的爆发增长,使得这个收益率本就不高的行业,正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危机,而这也正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
过去20年商业地产的跑马圈地中,依托不同项目区位特点,在配合拿地或综合开发的思路下,商业开发商衍生出商业地产多产品线、多区域发展的格局,这无疑对如今商业地产的遍地开花和城市商业配套的繁荣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在资产运营时代,多产品线策略开始被反思。
资产管理时代,商业地产投资将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提升经营业绩和降低管理成本将是所有管理的核心目标。
然而,多产品线、跨地区管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总部管理的成本和资源调动的难度,不利于精益化管理的实现,专业聚焦将成为商业地产整合的基本趋势。
任何的成交,一定建立在交易双方对未来的多空对立上。
显然,凯德和印力就是站在各自未来10年发展的大势上,站在自身商业战略聚焦的专业化判断基础上,一个卖出,一个买入,用资本的语言达成的成交。
卖完了这一批资产,凯德的战略就显得更加清晰了:聚焦一二线,做更大的精品项目。
而印力则在社区型购物中心和社区商业的征途上一骑绝尘。
2
城市赛道
这些购物中心分布在19个城市,其中14个城市为凯德仅有单一项目布局的非核心城市。项目平均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不包括停车场在内)。面积不大而且分布过于分散,对综合管理成本也是一种压力。
另一方面,作为平均持有10年的项目,亟待提升改造,对于在非核心城市进行收缩的凯德而言,印力无疑是最佳的接盘者。
此时的印力已变身为中国渗透城市最多的地产商万科的商业地产平台,平台价值亟待释放,这19个项目恰在其管理半径覆盖范围内。
印力已经成立六大城市商业公司,覆盖以广深、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为核心区域的城市群,自身的商业资源、业务平台和开发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对于凯德而言,强化其城市”综合体战略“和”核心城市群战略“是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
聚焦和回归核心城市,重塑在一二线城市的商业领导力和竞争优势,这是多年前的既定目标,这背后的逻辑是资产的安全性、市场成熟度以及集团整体资源的协同性。
2017年,凯德在华新开业六大综合体,均位于五大核心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上海的长宁来福士、杭州来福士、深圳来福士、武汉的凯德·西城、上海的凯德·星贸和苏州中心,平均零售面积达13万平方米以上,是凯德新开综合体最多的一年。今明两年还将迎来上海的凯德晶萃广场和重庆来福士的亮相。
此次出售完成后,凯德在中国拥有、管理49家购物中心,其中约一半位于商业综合体内。
六大综合体的开业和收购乐峰广场将提升凯德在华购物中心今年的净物业收入,抵消此次出售带来的影响。这表明优化资产组合、聚焦核心城市将提升集团整体的盈利能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第一代万达和凯德广场殊途同归被万科印力收购
印力联合万科和Triwater 收购国内的20家购物中心项目公司100%股权
从印力到万科商业平台 丁力业的最新冀望是什么
印力首单CMBS发起设立 内地真正REITs落地还要多久?
重夺消费者,印力的商业升级术
搜索更多: 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