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仍在急速扩张。继发布公告拟发行30亿元可转债,用于公司产业链信息化升级、物流园区建设、爱居兔研发办公大楼建设仅一周,海澜之家日前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借旗下全资子公司分别以187.29万元、455万元收购两家跨境进出口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凭借“男装国民品牌”这一清晰的价值主张以及“轻资产”的经营模式,海澜之家得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并一度成为低迷服装行业的出色“另类”。然而,急速扩张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诸如高库存、高负债等隐忧,“轻资产”模式下对产品设计的忽视也不利于满足当下消费升级的需求。
高库存压力难化解
近日,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澜之家”,600398.SZ) 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发行价值30亿元的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链信息化升级、物流园区建设及爱居兔研发办公楼建设。3个项目建设周期分别为2年、3年、2年,投资分别为6.2亿元、19.5亿元、4.3亿元。
据了解,爱居兔作为公司两大连锁经营品牌之一,近年增长势头良好,2016年营收增速为67.17%,2017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76.96%。前三季度爱居兔新增58家加盟店及商场店。海澜之家本次拟投入4.3亿元建设爱居兔研发办公大楼,添置近400台高端设备,进一步引入高端设计人才,不断强化时装设计能力,增强爱居兔国内领先的都市时尚休闲女装品牌地位,打造公司新的高业绩增长点。同时,公司拟新增的9栋仓库有4栋为爱居兔专用,项目建成后,共将有8栋仓库来支撑约40亿元左右的终端零售额。
爱居兔只是海澜之家急速扩张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海澜之家持续在女装、童装、家居等业务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对快时尚品牌UR增资1亿元,收购英氏婴童用品有限公司44.0039%的股权,开设四家HeilanHome优选生活馆等。
门店数量最能体现海澜之家扩张速度之迅猛。2014年至2016年,海澜之家门店数量分别为3348家、3990家、5243家,呈直线上升状态。截至2017年9月,海澜之家门店数量已经达到5608家。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剑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谈到海澜之家,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男人的衣柜”,其“男装国民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现在海澜之家致力于全渠道发展,逐步加大电商业务,并相继在女装、童装、家居等业务方面发力,这样做虽然会改变“男装品牌”的形象,但是也可实现核心能力在不同产品之间的传递,带动企业相关业务的成长。此外,海澜之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做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体验综合体,也符合当前服装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潮流。
不过在加速扩张的背后,却也带来了高达近百亿元的库存隐忧。来自海澜之家的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其存货为95.8亿元,相比2014年的60.86亿元增加了近35亿元。2016年其存货下降至86.32亿元,但是期内存货周转天数为316天,较上年增加了18天。而在2017年上半年,海澜之家的存货已经超过上一年总和,达到86.75亿元,远高于其他服装品牌。
与此同时,海澜之家的业绩增速近年来持续放缓。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海澜之家净利润分别为23.74亿元、29.53亿元、31.23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5.83%、24.50%、5.74%。2017年前三季度,海澜之家净利润为25.12亿元,同期增长仅为3.4%。另外,财报显示,海澜之家2016年资产总计为243.77亿元,总负债合计142.68亿元,负债占比较高。
“对于多元业务的扩张,多元经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协同效应有较高要求,如果多元业务之间不能够形成协同,相互拖累便难免。” 赵剑波说。
轻资产模式受争议
除了持续扩张带来的库存和业绩压力,海澜之家一直以来实行的轻资产模式也广受争议。
海澜之家董秘许庆华此前曾表示,海澜之家实行轻资产的运作模式,将生产环节和大部分销售渠道外包,自己的经营重心则放在品牌建设、渠道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上。 共2页 [1] [2] 下一页 急速扩张的海澜之家开始暴露问题了吗? 筹建微商城 海澜之家“分兵突围”寻线上销路 零售头条:中国调整部分消费品关税 海澜之家筹建微商城 海澜之家急速扩张现隐忧 轻资产下高库存压力难化解 海澜之家关店高库存阴影缠身 分兵加码线上寻出路 搜索更多: 海澜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