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之中的零售本质
相信绝大多数的零售人都一直坚守着这样一句话:“零售的本质就是商品与服务”。这句话,在大卖场的红利时代我们讲,在传统零售受到电商巨大冲击的时代我们也讲。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当Costco真正在中国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还能够继续“固守”住这份“初心”,不做进化么?
面对电商的强烈挑战,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零售升级需求,当下的中国传统零售,正努力做着从短缺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向商品“相对丰富时代”所需求的“小而美”的改变。落脚点是提供更专业细分的商品、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以及更多样性的消费场景。专业性、性价比、便捷性和购物综合体验是此次变革的核芯内容。学习的对象以东亚、东南亚为主,尤以日本最为突出(便利店、品类专业店、Shopping mall等)。
现在的Costco,跟其初始形态相比,我认为它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仓储批发卖场向 “中产阶级生活代理”的蜕变。脱离了简单的进销差价模式,会员费与消费金融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从简单的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变革到了博取“价值趋同“;起自购物,扩散至品质生活,升华于“利益共同体”。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加上”中产阶级的”这个定语?
首先,由于Costco的选址、会员费以及量贩制的销售模式(大包装为主),决定了其定位的主要客群是中产阶级家庭(而非单身族或低收入者)。他们时间成本高,对商品要求高品质与性价比,需求量大,需要一站式够足,购买力惊人。
其次,4000左右的SKU设置注定了其只能走精英路线,而非沃尔玛动辄几万乃至10万SKU的长尾路线。比如雷军所痴迷的新秀丽套箱,不到人民币1000元,经常是一到货就被一抢而空。摆这类商品的TG台,一般只会提供两种选择:一款是新秀丽的两件套,要么就是SWISS GEAR的三件套箱,充分显示了Costco爆款选品的特性。
Costco永远和您是站一边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Costco是如何将自己和顾客捆绑成“利益共同体的”:
“我和你是站一边的,而不是和工厂和供应商!“
我竭尽所能,以最低价格严选给会员高品质的商品,将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我的会员;
我竭尽所能,保证质量,哪怕是吃了一半的饼干,只要你不满意,随时退货和退款……”
那么,顾客需要做什么才能享受这所有的一切呢?是的,你仅仅需要每年按时支付会员费而已,剩下的,就交给Costco。
简而言之,Costco通过将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认同,让美加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觉得,Costco就是他们品质生活的代言人。
2015年,Costco的付费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8103万,其中高级精英会员(在Costco消费会有2%现金回馈,年费为110美金/年,普通会员为55美金/年)占比为40%左右,年会员费收入约为25亿美元,会员续费率在美加达到了91%,全球水平也有87%。
细思极恐,这样的信任,是多么可怕的顾客粘性。反过头来看,如今的电商也好,实体零售也罢,各个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用各种大数据分析、各种会员营销、各种广告轰炸、各种异业拓展,所追求的不就是顾客的粘性吗?简单来说,就是不怕您不买,就怕您不来。然而这一点,似乎Costco很容易的就做到了。
依样画葫芦?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说,既然Costco这么好,我们都来学习它吧;或者更直接点,我们都来复制它的模式吧!
“拿来主义”并不是一定不对。
但我想提醒的是,Costco在美加的成功,虽然与其所在地特定的地缘因素、消费习惯乃至供应链繁荣以及物流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更离不开所在地中产阶级的规模及密度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其“坚定不移的与顾客站在一边”,不以眼前短期的商品毛利为逐利之本,不赚快钱,而是以获得顾客的信任,获得顾客的采购“授权”为己任,一坚持就是20年。
试问在这个被资本推动的浮躁年代,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洗脑”,我们真的有信心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学习Costco么?举手的哥们儿,我手动比心点赞!
附几个例子供参考:
1.Costco商品毛利最高14%, 综合毛利率为10%左右,而沃尔玛为平均23%(扣除运营费用及税款 商品纯利润几乎为0);
2.热狗+苏打饮料套餐售价1.5美刀 30年未变,而且饮料居然是可以续杯的;
3.每年卖出6000万只4.99美刀的烧鸡,从未涨价;
4.Costco在加拿大是最廉价的药房;
5.在Costco购买的轮胎,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享受终身免费充气及平衡处理和补胎……
至关重要的中产阶级
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向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
不管这里所提到的中产阶级是如何界定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开放、8090后对社会消费力的影响日渐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认同Costco的价值观,也就意味着它在中国的潜在顾客数量很有可能是很客观的。
两车、两大人、两小孩、一猫一狗的家庭组合,是Costco描述的其最重要的客群画像,那么这何尝又不是未来几年的中国会出现的呢?
师夷长技以制夷
Costco的玩法,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比较深入的“粉丝经济”玩法,它自己就是一个最大的KOL(意见领袖)。只不过这个领袖的意见,是建立在其海量的样本研究, 深度分析的“粉丝群体”诉求以及供应链系统的高度挖掘之上的,二十年磨一剑,非一日之功。
Costco正是通过其极高性价比的商品力优势,赢得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付出会员费。而在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具备如此高性价比商品的企业。这几年有一些小业态开始尝试,比如生鲜传奇等,说明大家其实已经开始“觉醒”了。如何让自己做生意的理念先升级,让我们与消费者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可能才是我们零售升级的关键所在。
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消费升级从而引发的零售升级的年代。在此过程中,谁在商品力上占据高性价比的桥头堡,谁就能够在这场零售业的二次革命中占得先机。
Costco就要来了, 传统零售的老伙计们。Are you ready?
(来源:虎嗅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零售头条:商超大战硝烟弥漫 Costco要进大陆
Costco联合创始人去世 好市多全球门店共有736家
Costco实体店来了 零售业者准备了吗?
被沃尔玛收购后 Jet.com逐步淘汰Costco产品
探访思考巴菲特爱股神奇超市COSTCO
搜索更多: Cos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