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背后,MoviePass融资抢夺市场
这次争议爆发的时间点非常微妙,因为MoviePass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
根据外媒信息,MoviePass将大部分股权出售给Helios and Matheson Analytics Inc公司,这是一家以数据与咨询为主的公司,之所以愿意投资就是看中了MoviePass拥有的用户观影数据资源。
拥有这些用户观影数据,Helios and Matheson Analytics Inc公司可以精准营销与广告营销变现,本质上和国内电商的商业模式类似。
有了这笔钱做后援,MoviePass就不惧亏损了,原来的2年内盈利的目标现在为了拉新,应该已经很难实现了。
当时的月会员费还停留在15美元一个月,用户数还停留在2万,MoviePass的补贴还少一点,亏损也就少一点。但是现在月费降至9.95美元,导致大量的新用户涌入,相应的亏损也就会持续扩大。
这种商业模式对院线来说,短期内是没有什么伤害的,因为用户不管看多少场电影,MoviePass都会足额支付给院线,相当于国内的票补;但是长期来看,会扰乱院线正常的商业节奏。
因此爆发了此次争端,如果这件事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对于MoviePass将会形成不小的打击。
虽然AMC卖给了万达,成为了万达的子公司,但是它在近年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院线公司,拥有1000个影院和1.1万块银幕,占MoviePass总银幕数的近三分之一。
中美市场差异大,MoviePass恐难落地中国
MoviePass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匹配的。
现在猫眼和淘票票等在线购票平台一般会和院线推出联名会员卡,双方数据共享,每次购票都按照单次购票次数打折,相比于原票价有一定的优惠,但是优惠力度介于10%-20之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更没有MoviePass 这种包月服务。
既然国内没有这种完全匹配的商业模式,那国内能不能做,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在中国这事儿很难。
一来是因为中美两国影院收入结构不一样。在美国影城收入的40%来自于卖品收入,因此包月服务可以拉动观众走进影院观影的同时消费,增加影院的收入;在国内影院的卖品收入只能占到10%,很多影院没有动力配合第三方拉新。
其次,国内在线票务市场已经过了拼价格的阶段,越来越注意收窄亏损缺口。而这种模式的本质还是低价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注定了要以大量补贴为手段,如果早两年引进国内,还有一定希望。
最后中美两国的购票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别,国内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超过80%购票行为都发生在线上;而美国那边仍然以线下购票为主,所以美国这种在线票务服务还有一定的窗口机会。
最最重要的是MoviePass的这种服务是绑定个人的实名认证方法,一般只能本人使用,一旦引进到国内将会面临实名认证以及淘宝低价分销的巨大风险。
综合以上各种情况,这事儿在国内会遭遇相当大地困难,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来源:钛媒体 文娱商业观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万达旗下AMC院线股价今年跌57% 王健林见邮储行行长 万达正在不断瘦身 旗下AMC院线将何去何从? 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院线频遇冷 万达旗下AMC院线计划年底前裁员3200人 万达旗下AMC院线宣布成本削减计划 股价跌26% 搜索更多: 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