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在马来西亚的百货公司百盛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收入同比上升了0.9%,为11.4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它扭亏为盈,经营利润达到3120万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成本略有削减。
按照百盛商业集团CEO张瑞雄的说法是,经过2015年的谷底,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他们的业务已经回升。虽然2016年总销售额比前一年下降了8.3%,经营利润和销售额甚至不及2012年的水平,但是百盛的CFO区振森告诉《好奇心日报》:“从业务健康指数来看,去年已经有了回升。”
2016年百盛在中国的营业额为143亿元人民币,亏损了2亿元人民币。在2013年顶峰时期,百盛的收入达到了174亿元人民币。利润最高的一年(2011年) 为11亿元人民币。
百盛在2014年决定开始转型,不过按张瑞雄的说法,“应该更早一点做”。
“中国百货从2012年就开始往下走了,”他说。
百盛的转型策略包括成立餐饮部(约2014年前后),跟韩国衣恋集团合作在上海娄山关路开设了一个定位为“城市奥特莱斯”的“百盛天山优客广场”,2016年初正式营业。去年还在青岛推出了自行开发、招商和运营的购物中心“金狮广场”。2016年9月,单独开在百盛百货之外的“百盛精选超市”在上海开业了。
今年,百盛将在长沙市中心的九龙仓开一家美妆零售店 Parkson Beauty。张瑞雄提到这家美妆零售店和丝芙兰的差异点在于会提供服务。选择重点做美妆类产品的零售是因为它的表现“最稳定”。第二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也将在南昌开业。
百盛在增加自营业务的比例,这部分包括它代理的品牌(比如Mango和TOUS),还有新近尝试的餐饮业态。2016年它在上海新天地开了一家面包店哈肯铺,这是他们在台湾发掘的烘焙品牌,将其引入大陆地区代理。
张瑞雄告诉我们,目前自营业务在总收入占比约15%。未来希望能达到30%的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百货的传统业务——和品牌联营作为二房东并且收取一定品牌分红的收入——在电商的冲击下降低了。
在全球范围内,百货行业的不景气已经持续好一阵了。在美国,梅西百货和西尔斯在大规模关店。日本的伊藤洋华堂也在寻求转型。
中国也是类似: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调查的80家百货中,有一半的公司销售额都下降了。百盛的竞争对手新世界百货的营收自2014年开始就在下滑,利润连续 3 年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依赖百货渠道的品牌,包括百丽旗下的众多女鞋品牌都在衰退。
虽然自营尝试很多,但是百盛2017年的重点依然是百货零售。“合作联营伙伴还是核心,”张瑞雄说。 目前百盛在中国有52家百货和一个购物中心。这个进入中国市场33年的百货公司能否回到往日的辉煌还很难说。
(来源:好奇心日报 董芷菲)
百盛一季度营收44.06亿 将近一半来自化妆品销售 百盛发布第一季度财报 扭亏转盈业绩稳增 百盛关店提速 电商转型却步 百盛将关闭郑州唯一门店 回应称拟重新考虑当地布局 郑州百盛沃尔玛停业 商超市场加速洗牌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