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报喜鸟近年来年报可以发现,2013年开始,该公司进入净利润持续下跌的状态。2013年,报喜鸟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跌,净利同比大降66.29%至1.61亿元;2014年,净利润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同比下降16.63%;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跌25.41%至1亿元。
除了净利润不断下滑之外,报喜鸟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关店止损。据悉,截至2015年12月底,报喜鸟旗下品牌合计网点总数为132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12月底时缩小为1127家。
报喜鸟还在持续进行店铺清理。4月27日,报喜鸟发布关于继续优化营销网络的公告显示,为适应终端零售形势变化,更有效地优化资源,提高商铺的实际使用效率,报喜鸟拟于2017年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不同城市的商圈情况,会将不超过20个已购置的商铺按市场公允价格或评估价格予以出售。
借定制谋利存风险
事实上,除跨界互联网外,报喜鸟2015年开拓私人定制业务。报喜鸟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志泽公开表示看好定制业务,并预计2018年业务销售额占比达生产规模的50%。报喜鸟表示,2017年仍将坚持“一主一副、一纵一横”的总体战略,即主业做经营、副业做投资;纵向做深,复制全品类私人定制能力。
不过,这项业务目前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据报喜鸟财报显示,公司旗下品牌“所罗定制”是针对追求品质的商务高端人士设计的专业高级定制品牌,目前仍处于“潜力”阶段。
同时,品牌东博利尼重新进行品牌定位,聚焦单西品类,加强定制业务推广,但品牌网点规模缩小,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东博利尼品牌网点数仅为11家。
光大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显示,对报喜鸟纵向做深私人定制业务,进行全品类私人定制业务的推进表示看好,并预计未来在零售环境好转、大众对私人定制认可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报喜鸟有望实现业绩的恢复性增长。
但独立服装评论员马岗却提出,服装定制业务针对团购市场较多,零售定制相对较少;同时,成衣定制属于小众市场,且生产周期较长。
此外,定制业务领域往往还有来自国外高端服装品牌的竞争,报喜鸟想做好定制服装业务板块,需要精准定位,锁定与自身品牌相符的消费群体。
(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郑娜) 共2页 上一页 [1] [2] “实业+投资”战略暂未显效 报喜鸟:争取今年扭亏 报喜鸟2016净利下降486.63% 投资互联网无望 报喜鸟一季度净利大幅增48.15% 直营实现增长 浙江大卫涉多起诉讼 报喜鸟旗下公司入局或被套 报喜鸟2016年亏损3.81亿元 搜索更多: 报喜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