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零售业近些年频遭闭店,显示出发展的严峻态势。除了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租金成本高企,电商冲击等影响,百货业自身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现在涌现出网购、海淘、代购等多种模式,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实体店如仅靠打“价格战”而不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势必不能长久。
百货业的联营扣点模式,也被认为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采自营则被视为拯救百货业的“良药”。“由买手直接从厂家购货,信誉、特色、成本上都有诸多优势。”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魏波说,而且能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品牌,打造百货店的软实力。
日前,王府井集团就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梦工厂”,展示带有北京文化(15.170, 0.02, 0.13%)符号的自主设计文创产品。尽管整体定价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其他品牌店的人流,这里却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在彭建真看来,国内外百货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缺乏新奇好玩的体验。不少百货店尝试多元化经营,但多是增加餐饮和简单娱乐,但并未真正实现购物中心的业种和品牌的组合。
独特性+趣味性 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
百货业未来走向如何?转型出路在哪?专家认为,应从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消费场景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推进百货业的供给侧改革。
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客流量放缓,但许多顾客仍然希望与产品有实际互动,零售商仍然可以通过实体店抓住客户。
比如一些运动品牌的体验店里,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卖产品,而是开辟了集设计、灯光、场景于一体的动感跑步区域。跑步者置身其中时,能体验到真实的运动场景,而且跑步的数据也会在室内外屏幕上实时显示,充满了互动与乐趣。
当然,并非单纯地从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就能解决问题。彭建真指出,百货业要向新奇好玩的体验、族群社交场所、家庭生活体验转型,提升内在价值,才能活得更好。
“买手制的推进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魏波指出,由于买手对于行业趋势、消费者喜好要非常了解,但目前人才匮乏,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对消费者有充分的了解,而数字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北京市商务委主任阎立刚表示,实体零售商家既要用好互联网进行销售、营销,又要借此研究清楚目标群体及其消费偏好,才能进行精准营销和生产。
(来源:新华社 记者 于佳欣 高健钧) 共2页 上一页 [1] [2] 气温渐降 台湾SOGO、新光三越等百货抢保暖商机 桃竹百货周年庆压轴 SOGO巨城喊出最高回馈率 太平洋SOGO台北店周年庆达标 业绩超60亿元 SOGO台北3店周年庆本周四起跑 欲冲105亿业绩 睽违20年 台湾太平洋SOGO百货周年庆前夕拉客 搜索更多: S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