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百货:前一个时代
正值二胎时代,母婴生意是热点。百货五楼清仓的是母婴与家居用品。这两种货品一道陈列,大约是面向年轻父母。但整个楼面却没有几个人——如前所述,三十岁上下的人,并没有养成来此消费的习惯。几个售货员对阿姨爷叔们推荐合适的床上用品。玩具和童装那边,是装得满满的货架,还有在玩手机的售货员。
堆着一群芭比娃娃的货架,基本没人去多看一眼。早在2011年,淮海路上的芭比旗舰店就已关闭。这被视为这类商业失败与时代转型的标志。但这与其说是女性主义者的胜利,不如说虚拟世界早已取代了可把玩的实体——无论如何,芭比的货架早已不合时宜,却陪着百货的业态直到最后。
相比快时尚专卖店,太平洋百货有更多拗造型的塑料模特。她们优雅地叉腿、摆手,仿佛意味着这些衣服应该在一个非日常的场合穿着,但价位却是平民化的。如果不是打折关张,这种滑稽的体面还要维持下去。
在百货商场里,年轻人回忆起,原来还有讲价这件事。“这个现在一千五,你看好的话,我给你最低价。”专柜的售货员向人推销一个枕头。能讨价还价的零售店确实越来越少。主流消费者不喜欢砍价,因为不知自己吃了亏还是赚了便宜。对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来说,逞口舌之利的小便宜,越发算不上过日子精明。相比之下,那些品牌形象鲜明的快时尚店,不仅不需要讲价,也不必忍受售货员的套近乎。
旧的构造
几首老歌轮流填充太平洋百货的商业空间。随着临近十点闭店,几种声音越发突出:针式打印机打印发票;柜台营业员按计算器,统计一天的营业额。
这种打印发票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听到。网上的交易把打印发票移至后台,发票与物品一起快递到人们手中。而每天面对面的交易,小票几乎取代了发票——如果无需报销,则不必专门开发票。但传统的百货商场仍然二十年如一日。
在每层楼面的收银台前,戴着眼镜的收银阿姨一手收钱,一手开出几张彩色票据。顾客凭着其中一联回到柜台前取货。购物顺理成章。
临近晚上十点打烊。那些最后做出决定的顾客终于掏了腰包。柜台的售货员开始清点结算一天的票据,计算器的滴滴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打印发票的声音,向人展示着传统百货结算系统的构造。
临近关张的时候,生意好的柜台,每日有几万进账。这间百货商店封存着上个时代的行为模式,从中可以看见城市的商业到底走了多远。悠扬的闭店提示音终于响起,仍然温情有礼,希望顾客在此一切满意。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王昀) 共2页 上一页 [1] [2]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将谢幕 新项目预计2018年面世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2-5层楼面商铺今日撤柜 上海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即将关门:正门特设一面“合影墙” 太平洋百货淮海店今日关闭部分楼层 年底撤店谢幕 太平洋百货上海店年底关店 物业方将收回自营 搜索更多: 太平洋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