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赔偿暂无法律依据
史可向记者介绍,早在今年8月就向公司提交了关于买断工龄的意向,“重庆公司约有500-600名员工,当时工会印发的调查书回收约300份左右,包括继续在新公司工作,或者买断工龄之后再考虑,其中大部分员工都选择了后者。”
“尽管管理层给出了两年内待遇福利不变的口头承诺,但始终没有细化的文件使得大家更加不安,也曾采取拉横幅等行动。”史可说道。
虽然可口可乐员工提出了2N+4的赔偿标准来买断工龄,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一赔偿标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对于部分员工的担忧与不满,可口可乐公司方面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此次重组是在装瓶厂股东方层面发生股权变化,装瓶厂在国内的法律实体将继续存在。交易完成后,与装瓶厂所建立的法律关系,包括客户合同、供应商合同、装瓶厂自己员工的劳动合同都将正常地继续履行。
与金帝的经济性裁员不同,可口可乐与中粮方面都没有表示出裁员计划。
京师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事务部主任徐玉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只有在非因员工过错的裁员中,企业才有义务向被裁员工提供2N倍的赔偿金。所以,目前可口可乐员工提出的赔偿条件的基本前提是否成立还是个问题。”
可口可乐中国公关经理金孜华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提出赔偿的要求,可口可乐方面并不理解为何有这样的要求,没有法律法规支持这样的诉求,所以我们还在跟员工进一步沟通。”
史可也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我们在前期的法律咨询中也了解了这一问题,但这个赔偿标准是对我们个人权益的一种保护,也有律师表示还是有机会争取到相应的赔偿金的,不过要在我们与公司解约之后。当然,我们更希望通过与公司沟通就能解决问题。”
记者致电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希望了解公司相应问题解决方案上的最新进展,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去碳酸化以求轻装上阵
事实上,此次员工维权事件的最终结果不仅会影响中粮接盘后能否留住这些想要“买断工龄”的员工,也影响着可口可乐中国的去碳酸化能否轻装上阵。
据悉,此次交易值约10亿美元,可口可乐借中国版图的重划一举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
“出售瓶装业务一方面能够为可口可乐带来一笔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可口可乐去碳酸化与轻资产模式进程加快。”朱丹蓬说道。
中国作为可口可乐的重要海外市场,近年来业绩增长并不理想。该公司首席运营官James Quincey此前曾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在中国可乐的销售额降幅为个位数。财务数字也显示,2016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全球利润增长5.7%,但营业收入却下跌了4.57%,而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中国市场疲软的拖累。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的轻资产举措只是其全球资产重组计划的组成部分,该公司今年已经完成在欧洲和非洲的特许经营权重组交易,并在北美市场建立起非碳酸饮料产品线组合,卸载了很多装瓶业务,以应对北美地区碳酸饮料的需求减少。
据了解,可口可乐此前估计,在处置好北美、中国、德国及南非的资产后,它的直接员工人数将从原来的12.3万人大幅下降到3.9万人,净收入从443亿美元下降到285亿美元,但是资本开支也将减半至13亿美元。
除了可口可乐之外,此前肯德基、麦当劳纷纷出手中国资产,百事公司也已经于几年前将旗下装瓶厂业务出售给了康师傅。在行业人士看来,在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对业务进行剥离,对这些深入中国市场腹地的外资品牌来讲,不失为“明智之举”。
法治周末记者 辛颖 共2页 上一页 [1] [2] 分可口可乐在华装瓶业务,太古、中粮谁是赢家? 传公司将收购可口可乐制瓶业务 紫江企业辟谣否认 可口可乐装瓶业务纠纷:员工担心利益受损 聚焦可口可乐瘦身重组:中粮与太古接盘川渝工厂 可口可乐剥离在华瓶装资产 甩掉重资产主动瘦身 搜索更多: 可口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