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胜中国拆分上市,麦当劳也“待价而沽”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日,百胜中国在纽交所挂牌,至此,百胜中国算是真正从母公司百胜集团独立出来。
在此之前,百胜中国的“卖身戏”已上演了一年:
早在去年10月,百胜集团就宣布了分拆中国业务的计划,此后绯闻不断,但直到今年9月,才宣布了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4.6亿美元的战略入股百胜中国,随后有了现在的独立上市。
同样在“卖身”的还有全球最大的连锁快餐集团麦当劳,它正在转售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20年特许经营权,只不过麦当劳的接盘侠“来了又走”,目前还是待价而沽。
斗转星移,洋快餐风光不再
深耕中国二十多年,如今两大洋快餐不约而同选择出售中国业务,让很多人对这背后的动机议论纷纷:麦当劳和百胜是不是形势不妙,准备套现离场?
这话也许对了一半。
你可能早已留意到,在中国,全家打车体面去吃洋快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是美式生活的潮流代表,如今有点让人觉得暮气沉重。
两个公司的业绩数据,确实与你的生活感受相符合:
百胜财报显示,2010-2012年,百胜中国的收入曾激增了2/3达到69亿美元;但在之后三年,它却陷入了增长停滞,并于2015年始录得0.4%的收入下跌。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统计,为百胜中国利润贡献了近3/4的肯德基,2012年后销售额降幅尤为显著;而销售额一路高歌突破150亿人民币的麦当劳,2013年后也显现疲软之态。
利润方面,2013年也成了两家迈不过的一道坎。
根据百胜财报,这一年百胜中国的营业利润下滑了23.5%。
麦当劳未披露单个中国市场情况,根据财报,它旗下包括中国在内的高增长市场(High Growth Markets)2013年营利也下滑了5.5%。
到了2015年,百胜中国似有好转,营利出现了7%的恢复增长;可麦当劳依旧跌跌不休,2015年高增长市场的营利还是跌掉近10%。
1. 直营变特许,其中隐藏着洋快餐的“卖身”小心机
走到今天,百胜和麦当劳在中国可能确实有点后劲不足了,但怀疑人家跑路?那就想简单了。
麦当劳出售的是中国门店特许经营权,自此要从直营走上特许经营的路;百胜集团现在完成了百胜中国的拆分上市,后者将成为百胜集团在中国的独家特许经营商。
简单说,百胜集团也是要把中国的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一并“打包”给中国部,打的也是直营变特许的算盘。
当年初入市场,出于规范管理、树立品牌形象等因素的考虑,两家洋快餐在中国纷纷选择了直营模式。如今市场风向变了,它们又都玩起了特许经营,DT君认为原因大致有三:
无论是放手让中国部独立管理、还是要引来中资接盘,都能促使公司进一步本土化,包括较好处理税收、品牌与政府关系等。
低成本扩店。麦当劳曾表示,出售特许经营权后,未来五年要以250家一年的速度在中国扩店,令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既然水逆没完,赚稳钱最重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旦变成特许经营,百胜总部将坐享中国公司输送的3%的专利费;而据彭博爆料,麦当劳所获专利费率更是可能达到8%。这可是坐地收钱、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从麦当劳公司整体情况来看,特许经营店的数量在2015年已突破3万家,实现利润72.8亿美元。特许经营店数量是直营店的4.7倍,利润规模也是后者的接近3倍,特许经营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麦当劳的利润支柱。
事实上,在拆分上市之前,特许经营之于百胜中国的价值已初步显现:
2015年和2012年相比,其特许经营的门店由519家扩增到612家,特许经营收入大涨18.8%;相比,百胜在中国的直营店期间虽新增1200多家(2015年为5768家),但整体收入水平却基本持平。
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直营转特许之后,集团总部还能更专注于推新品、优化供应链、发展在线点单等业务上来,这也意味着总部未来的现金流将更稳定。
共2页 [1] [2] 下一页
百胜中国上市单飞:为提高服务竞争力 加速本土化
百胜中国登陆纽交所 20年内中国门店要增至两万家
百胜中国完美首秀 股价上涨10%
百胜中国纽交所上市 人工智能机器人度秘引关注
百胜中国开启万店扩张计划 20年内预计突破2万家
搜索更多: 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