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这两天,一篇关于星巴克的文章多有流传,名为《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其实,文章里讨论的是个老问题,关于星巴克的大杯营销。
作者写道:“我曾问过四家店,店员说‘中杯是卖得最好的杯型’,那就是这四家店里多数顾客需要的杯型。你有系统内全国乃至全球数据,你说呢?几百次,近千次来到你们的门店,我只想喝一杯中!杯!咖!啡!不是非分之想,为什么要这么费劲?你们明明是一家了解顾客的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顾客数据,为什么大陆门店对所有顾客的中杯购买提示都这么重复粗暴?”
他所说的粗暴提示是指,每每你想要点一杯中杯,且明白 “中杯是星巴克的最小杯型”时,还是会受到店员反复的 “礼貌质疑”——你确定你要的是中杯吗?好像你是第一次来到星巴克而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般。
这种做法显然引起作者的不满,而就转发的情况来看,有共鸣者着实不少。
罗老师的遭遇,你一定也很熟悉
星巴克的杯型选择,曾被当作商业案例出现在不少所谓生活经济学的书籍当中,日本的吉本佳生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做《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这些案例讨论的无非都是价格设计和成本的问题:中杯、大杯、特大杯三型,依次以3元价差递增,加三元多一份浓缩,结论,你看,所谓的经济学家们都在喋喋不休地劝告你:买大杯的最划算!
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或许是,中杯的星巴克咖啡 VS 64G的iPhone手机,都是为了诱导消费者作出“bigger”的选择。
但,你真的需要为了所谓的 “划算”而购买超出你需求范围之外的东西吗?这里要讨论的,其实已经不是经济学范畴的问题,因为在星巴克,尤其是中国市场,不少用户选择大杯,仅仅只是为了避免在吧台前跟服务员反复纠结确认的麻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星巴克中杯事件发酵 一句推荐全年或增6000万销售 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中杯顾客无知吗? 星巴克欲在华开5000家店 向中产推广咖啡文化 星巴克和谷歌合作的快递无人机项目被取消 星巴克公布最新季报:全球门店超过2.5万家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