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计划:并购、多品牌
综合匹克体育近5年的财务数据来看,2010年-2013年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2013年以后实现了稳步的增长。2015年,匹克的全年营业收入3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3%,而去年同期为8.75%,增速稍有提升。不过,盈利的增长势头却有所减弱, 2015财年全年盈利3.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33%,而去年同期为31.27%。
此前,徐志华曾表示, 匹克的主要销售市场聚焦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在一线城市,高端人群已经被国外品牌占据,我们很难在争夺这一市场。相比国外大品牌,我们的优势还在于高性价比,这一诉求更适合低端城市。”
但许志华强调,二三线城市并不意味着可发展的空间更小。他指出,相反二三线城市实际上“更赚钱”——“越低端的城市,竞争越不充分,因此商品售价越高,利润也越高。”据他透露,匹克在二三线城市的折扣大约在8~9折左右,而一线城市的折扣通常会被压到5~7折。
事实上,上述情况并不仅限于匹克体育,安踏、李宁等品牌也面临在一线大城市竞争不过阿迪、耐克这样的国外品牌。
虽然从2014年开始,上述几家公司的在业绩下滑后随着市场政策的利好集体回暖,但这也意味着,本土品牌彼此间的厮杀角逐更加激烈。
“首先,匹克回归是件好事。众所周知是他们在港股的估值偏低。如果能够回归,这类的公司是受到内地市场青睐的。”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坦言。不过,随后他也指出,匹克起家于篮球,但随着篮球市场的升温,国内的安踏、李宁也在触及这一块儿领域,匹克的压力开始增大,如今只能说这一方面有特色,谈不上是有优势。在张庆看来,单是在运动产品上想要谋求发展、突破在现今的市场上已经非常困难。因为在价格上,国内品牌主打的是性价比,所以在价格定位上,比拼也很激烈。“唯有通过资本的并购、围绕产业链做垂直性的整合才能够突围。”
而对于匹克自身来说,也许也早有打算。
“私有化之后,匹克体育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完善体育装备行业国际化战略布局。”许志华说,“未来会通过收购和投资国际上体育细分行业优秀的装备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逐步完成在篮球、足球、网球、马拉松等大众体育范围内多品类、多层次的装备战略布局。同时,匹克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合作伙伴、体育合作伙伴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建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晓颖) 共2页 上一页 [1] [2] 匹克体育踏上“私有化”囧途 业绩下滑 宣布退市 匹克体育撤出港股 主要是股价表现一直低于预期 匹克体育退市 匹克体育今日起退市 整体销售仅为安踏三分之一 匹克体育不满股价低迷 拟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 搜索更多: 匹克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