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不换思路就换人 像过去那样是死路一条
严控国货引来商户孙女士不理解:“从韩国进货成本要提高很多。首先,同样的东西,韩国物价就比国内高;再加上运费,产品价格至少要比从国内进货高三到五成,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还让人活吗?”记者走访发现,与孙女士有着同样担忧的业户还有好几个。不过,姜代波态度坚决:“不换思路就换人,韩国城宁缺毋滥。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如果再像过去那样,可能只有死路一条。”
2009年,韩国城消防改造歇业一年,而就在这一年,姜代波感觉大事不妙。当时,人们逐渐流行在淘宝上买衣服。
果不其然。2011年左右,韩国城生意就大受影响。“2007年左右经营最好的时候,一天销售额破万很正常。”卖服装的商户苏女士说,2011年能到六七千就不错了,现在能到两三千就很好了,上七八千那是不敢想象的。
穷则思变。韩国城做不了网购平台,就只能在货源上下工夫。“2011年,商场组织的第一批韩国进货团我也去了。”商户冯女士说,当时韩货比国货贵两三成,运费更是贵几十倍,但是韩货论品质和款式的确要比国货强很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冯女士进了一批货,结果回来很快就卖完了,更坚定了她卖韩货的信心,也强化了姜代波要做名副其实韩国城的想法。故技重施坚持16年前的经验 有特色的货源很重要
姜代波说,过去5年的事实证明,从韩国进货的业户都做起来了。
在姜代波看来,尽管有网购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但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变,愿意花更多钱买时尚潮流的衣服。当然,国内也有很多时尚服装,但生产量巨大,一个爆款甚至产上百万件,很快大街小巷都会出现。
韩国则不同,款式翻新比较快,而且由于国家人口较少,一款衣服生产上万件就算多的了。“如果弄到国内来销售,购买后就基本不用担心撞衫的问题。”冯女士说,这也符合人们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潮流。
在很多电商看来,韩国城的做法有些老土、有些笨。他们觉得,卖韩国服装不一定非得从韩国进货,完全可以拷贝韩国的服装款式、国内生产销售,比如济南的韩都衣舍。对此,姜代波却不以为然。“做实体商业,弄到好的、有特色的甚至独有的货源很重要。”姜代波说,这是他从商16年来的经验,绝不会丢弃。
背后故事
韩国城16年发展变迁
2000年,姜代波从历下区人防办拿到地下过街人防工程开始做韩国城:“当时取这个名字,主要是韩流盛行,代表着时尚潮流,根本没想从韩国进货,但我也知道弄到独特货源至关重要。”
于是,韩国城从一开始招商,就要求商户不能从济南进货并写进合同,北京也尽量少进,而主要从广州、杭州进,距离远一些,弄到与竞争对手同样货源的几率就会小些。本着这样的理念,韩国城越做越大,直到现在的5000平方米。
“由于韩国城的服装引领济南时尚潮流,逐渐名气就大了。”冯女士说,现在网购冲击的确不小,但他们也经历过2003年非典一件都卖不了的困难,但相信总有一天能挺过来。
尽管没有充足的理由,但姜代波依旧感觉,实体店再坚持两三年春天就会来临。一个明显的前兆是,网购增速在下滑。
事实上在全国多地,以韩国进口商品销售为主体的实体韩国城正密集出现……
(来源:济南时报 记者:刘彪) 共2页 上一页 [1] [2] 韩流购物中心三韩韩国城入驻长沙 将于12月开业 携手韩资企业 内蒙古维多利将开发维多利韩国城 烟台抓中韩自贸区机遇 欲斥巨资建中国“韩国城” 武汉投资70亿元 拟建韩国城综合体项目 武汉拟建韩国城综合体项目 总投资70亿元 搜索更多: 韩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