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鸡肋
在大体量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不断蚕食百货市场份额的同时,百货也在谋求转变。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李鸣涛表示,传统百货企业涉足电商要更多介入到整个商品供应链中。同时,百货与电子商务联手也能满足消费者线下消费体验的提升。
事实上,2014年起百胜集团就已在谋划电商大计。百盛创始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执行董事长钟廷森两年前表示,百盛一直有电商渠道规划。据介绍,今年到明年,百盛拥有的上百个自有品牌将让集团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百盛将直接切入源头,兼具价格和独有品牌优势。
两年过去了,虽然百盛开通了在线商城、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但电商大计徒有其表。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后发现,在百盛官网,线上销售的女士箱包品类中仅有Bonia一个品牌,女装品类中也仅有Mango和Zie Zac两个品牌。此外,线下商场2.5折出售的Zie Zac,线上折扣是3折。
百盛手机App则已成为“空架子”。百盛手机端美妆成主力,但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购买不同品牌的多款口红、腮红、运动鞋时,均被告知库存不足无法交易。
而在北京百盛微信公众号,消费者仅能查看门店活动、微购物和查询会员信息,无法查看各百盛的品牌信息。在百盛微店内,虽然产品分类包括化妆品、家电、精品超市、家用品、抢购商品和箱包饰品,但只有家用品、家电可供购买,其余均无商品。消费者在购买后也需前往门店提货,并不能享受积分。
生死难料
太阳宫百盛折射了百盛在中国市场的现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艰难前行的全球百货业。
百盛业绩的连跌与其流淌的外资血液密不可分。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看来,外资百货市场反应不敏锐,多数外资企业需听候总部意见,但在文化、生活、消费等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总部对中国商业文化、消费心理的不了解,导致最后策略决定不能百分百匹配。
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百货类型的商场面临着体量过小、业态单一、门店孤立、停车不便等不利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实体竞争中,自造商圈并逐渐培养起来较为困难。而定位高档的百货,受奢侈品和高端消费迅速萎缩的影响下滑幅度更大。百盛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经营调整不到位,最终只能靠大量闭店“断臂”自保。
除了闭店,百盛在今年加快了转型步伐。今年1月,百盛与韩国衣恋集团开设上海百盛优客城市广场;6月,旗下青岛金狮广场开业,百盛进军中国购物中心领域;本月,百盛首家独立超市将于上海协信星光广场开业,优化集团零售业态;10月,百盛从台湾引入的烘焙品牌哈肯铺也将在上海新天地开业。
百盛商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百盛商业转型,将综合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购物中心、汇聚时尚生活元素的百货店及奥莱等全新变革。百盛集团将调整经营,为每家门店量身定制转型计划。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放眼全球,传统百货业已无前途。对比太阳宫百盛和爱琴海购物中心可以发现不同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百货业走下坡路不可避免。“众多品牌陆续退出复兴门百盛,百盛目前的招商只为充门面。百盛若想复苏必须改变,按过去的模式发展只有死路一条,但向购物中心转型并非易事。”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百货转型为购物中心,无异于从红海跨越到另一片红海。数据显示,国内购物中心以每年30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底已达到4000家。百盛转型后,如何从购物中心突围成为关键。亚豪机构市场部总监郭毅认为,差异化定位将扩大对客群的吸附力,有助于脱颖而出。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百货公司增加自营品牌、独有货品的占比,根据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调整也将会吸引某一类或某一地区的消费人群,培养核心竞争力。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吴文治 王玮)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盛集团苦熬寒冬:三年净利持续下滑 卖掉太阳宫店 百盛退出中国?只是卖了持续亏损的北京太阳宫店 百盛南昌恒茂店将关门 与衣恋合作开优客城市奥莱 百盛集团出售中国公司套现16.7亿 股价放量暴涨42% 百盛商业出售北京朝阳物业予中融长河 预计收益9亿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