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重点布局的乐购仕在中国黯然离场?
苏宁2009年8月注资入股日本著名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乐购仕(LAOX)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1930 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家电零售运营历史。2011年6月份苏宁宣布绝对控股乐购仕,乐购仕成为苏宁O2O布局中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苏宁国际化的重要布局。在苏宁的设想中实现了对乐购仕的绝对控股之后,乐购仕将协同香港成为苏宁电器夯实海外发展的资本、人才和管理技术平台。与此同时还设立了乐购仕中国公司,全面拓展中国市场,但在绝对控股后的五年时间里的乐购仕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大起大落,乐购仕中国门店如今在苏宁的地位略显尴尬。
2011年9月日本LAOX株式会社第一次合并入苏宁财报,自次也拉开了乐购仕在中国的发展序幕。2011年年底乐购仕中国首店在南京成功开业,开业前三天销售规模即突破3500万元,第二家店于2012年5月在上海开业,销售突破4000万,随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乐购仕加快连锁复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乐购仕的门店数量由最初的1家快速增加到12家,但这样的高增长态势并没有得到延续,2014年乐购仕在中国出现了关店潮其门店数量锐减至3家,在苏宁最新的半年报中更是缩减至1家处在即将从报表中消失的边缘,为何苏宁曾给予厚望的乐购仕在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发展后就迅速陨落?
想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乐购仕在中国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乐购仕作为日本老牌的家电连锁企业,在提供给消费者丰富的商品的同时更希望让消费者享受到一种集家电、餐饮、家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休闲生活方式。这样的定位更接近于 Shopping Mall模式,但Shopping Mall对商业业态的体量要求很高,一般建筑面积要到达十几万平方米以上,并由几个普通商业和购物中心组成,这种模式的发展对资金占用比例极高,也需要时间形成规模效益。
对于刚刚完成控股主要市场又在日本的乐购仕大举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对于苏宁来说有很高的风险性,因此苏宁将乐购仕中国的定位做了一些调整。在产品结构上乐购仕中国店内包括百货、日用品、乐器、家居等日用品,其运营模式在中国更接近于百货商场。
而这样的市场定位与同样有日资背景的华堂商场十分相似,众所周知华堂商场近些年在中国也面临着关店潮。过去一年时间里,华堂商场仅北京就相继关闭了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门店、右安门店,大兴店等5家门店。而关闭相关门店的原因都是亏损所致。而华堂商场在中国的危机也正始于2014年这与乐购仕中国门店锐减的时间出奇的一致,当然这其中除了华堂商场自身管理上的问题,更重要还是受到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对零售业冲击的影响。再加上中国近两年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线下零售百货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据联商网独家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45家百货上市企业营收达1007.89亿元;净利润达29.81亿元。但45家企业中却有38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占比达84.4%,在如此严峻的行业背景下乐购仕中国的关店举措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苏宁在线下业务新战略中,贯彻的大店攻略调整低效社区店,推进“超级店+旗舰店+乐购仕生活广场”的战略布局本身就存在定位重叠和内部竞争的矛盾,虽然三种店面发展模式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激化原有的矛盾导致内部的优化选择。
但乐购仕对苏宁业绩的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其主要业绩来源日本本土市场也出现了危机。据悉乐购仕于上月12日下调了2016年业绩预期。受访日中国游客“爆买”行为的扫货对象从高价家电转向低价日用品的影响人均消费额出现了下降,这直接对依赖外国游客的经营产生冲击。因此,乐购仕将营业利润从原来的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下调至12.5亿日元,降幅达82.1%。而在同一天公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乐购仕上半年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2.4%至350亿日元,净利润方面也从去年同期的盈利46亿日元转为亏损4亿日元。乐购仕在内外市场的双重影响下势必还会对苏宁未来的业绩产生持续不良影响。
(来源:品观网 作者:科技棱镜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苏宁环球业绩下滑 或受“限韩令”波及转型成果待考 苏宁云店店员抱怨不能养家糊口 家电零售回归线下? 阿里入股苏宁浮亏76亿 马云能否点石成金? 苏宁控股刚拿下民企500强亚军 苏宁云商净利就亏了1.21亿 苏宁线上业务占比超三成 搜索更多: 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