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小巨头汤臣倍健(SZ300146)近来有点“累”。回首初上市,汤臣倍健以90%多的主营业务增长,超过100%的利润增长速度“雄姿英发”,而上市五年后,利润首度出现负增长。
7月30日公告的尚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16年中报显示,汤臣倍健利润出现首度下跌,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2.33亿元,同比增长4.78%,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下跌13.94%。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归因,汤臣倍健称“受宏观环境影响药店渠道增长乏力,销售表现不达预期。”中信证券食品饮料研究员戴佳娴认为汤臣倍健2016上半年业绩不达预期,源于子品牌健力多考核方式转向利润考核,销售费用上升,药店渠道乏力,公司渠道调整等多方面原因。
事实上,汤臣倍健的困局至少三年前已初现表征。主营业务增速放缓,主品牌驱动乏力,渠道承高压,子品牌总体未盈利,股票三年不涨,净利润首下跌,市值小幅缩水……汤臣倍健的高增长、持续失速、寻求突围,可谓一个典型案例,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中一家优秀企业正经历成长的困局。
而汤臣倍健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也坦陈,如果将一个公司的成长比作爬山,现在的汤臣倍健可以说处在翻越了一个山头后的休息中,战略转型升级的磨合中。“其它股票涨的多,我们没涨,或者涨的少,股民可能有不满的情绪。大家对我们观望的情绪比较浓,这肯定是一个现状。现在,我们在由原来的粗放式增长,转而寻求内外资源的整合,做战略调整。”
业绩突进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始于1980年代,至今30多年。环视全球,美国、欧洲的保健品产业发展多年,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而中国的保健品产业仍处于产业的早期阶段,市场培育、市场竞争、监管等诸多方面仍未达成熟。
汤臣倍健(前身倍健),官网显示公司创立于1995年10月,2007年,倍健更名为“汤臣倍健”。在保健品行业中,汤臣倍健的定位是“膳食补充剂”,其体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补充食品。
2010年12月15日,汤臣倍健在创业板以110元的发行价上市,对应市盈率115.29倍。上市之后,2011年至2012年业绩一路飙升。以2011年为例,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12%;净利润1.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41%。
业绩惊艳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于渠道与品牌营销。
当时,汤臣倍健公司的主品牌为“汤臣倍健”,上市公司超过90%的利润来源于主品牌,而主品牌主打线下,并且严重依赖药店终端,药店零售终端占比超过90%。
当然,2011~2012年的药店零售,仍处在“生意兴隆”的时代。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中国药店三年平均增长率为7%,2011年全国药店总数超过40万家。
相应地,汤臣倍健的非直销零售终端数量也在当时增长较快。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销售终端数量超过3万个,一年增加1万多个。公司产品成功进入了96家全国百强连锁药店和41家全国百强商业超市。
同时,汤臣倍健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市场覆盖势头强劲。2012年,除华南大区外,汤臣倍健在其它6个大区,营业增长速度都超过了50%,西北地区更是超过150%。
尽管上市之初业绩惊艳,但汤臣倍健的隐忧一直存在。首先是渠道压力若隐若现。严重依赖药店渠道,2008年时,其直营终端仅10个百分点左右。即使假设上述3万个终端均为药店,相较于40万的药店数量,汤臣倍健的渗透率也不足十分之一。而从财报看,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尝试建立直营终端,打造营养中心,在渠道推行精细化,不强调新开店数量,重视同店增长。受益于经销商销售终端的快速扩张,汤臣倍健品牌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增速。
但在汤臣倍健看来,更为紧迫的是品牌的建设,后来的业绩也证明,“姚明时代”,品牌营销很有成效。“公司2012 年将继续贯彻由渠道驱动向品牌驱动过渡的营销总策略,由渠道型品牌向知名大众品牌过度,坚持走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化品牌发展路线。”这是汤臣倍健2011年年报中的描述。
“从渠道驱动增长转向品牌驱动”,这一提便是3年。
从业绩与公司行为可以看出,上市前夕签约姚明成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汤臣倍健确实尝到了巨星带来的溢价收益,以至于公司希望开展“万店皆姚明”的营销活动。其实,早在2006 年,汤臣倍健就试图让体育明星代言品牌,签约了奥运冠军刘璇。从2007 年开始,汤臣的五年品牌提升战略逐步开展。2011年,是历数汤臣倍健年报,营收增长峰值。2012年略有下降,但也超五成。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上半年净利同比降14% 汤臣倍健是否还能“极速前进”? 汤臣倍健漫威儿童系列上市 走萌趣健康路线 汤臣倍健净利首度下跌 渠道高压 频登黑榜抹杀信誉 汤臣倍健上半年净利下降13% 药店渠道增长乏力 销售表现不达预期 汤臣倍健上半年业绩降14% 搜索更多: 汤臣倍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