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四川长虹发布2016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27亿元,同比增长9.78%;净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695% ,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亿元。
2015年对四川长虹来说,无疑是寒冷的。今年4月8日,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去年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19.76亿元。然而仅三个月的时间,四川长虹便扭亏为盈,且一季度净利润暴增了11倍,然而这种状态仍在持续。
短短几个月,四川长虹为何可以逆市实现业绩的高增长?长虹帝国欲通过加速向金融、能源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扩张进行逆袭,开启了多产业资本扩张模式。然而这一模式,能否成功?
三个月即扭亏 上半年业绩暴涨7倍
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产品结构持续优化,CHiQ电视、智能冰箱等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家电业务毛利率有所改善。”
而四川长虹的这次业绩暴涨距离上次亏损也仅仅才几个月的时间。实际上,扭亏为盈已成为四川长虹的必修课,只是业绩呈现连续几个季度的暴涨,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长虹控股(四川长虹大股东)总经理李进此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虹仍有众多没挖掘的空间,今年长虹的目标是力争实现全面扭亏”。虽然李进的此番言论的目标直指长虹控股的扭亏为盈,但作为长虹控股旗下旗舰上市公司的四川长虹,其必然是要实现扭亏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部分家电巨头相继出现净利润大规模下滑的背景下,为何独独四川长虹在净利润上可以实现如此大幅度的逆势反弹?
从今年伊始至今,长虹系动作频频,似乎并未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实现业绩增长的机会。
四川长虹股东层面今年开始了管理改革、经营改革、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变革。在高层人事调整之后,长虹控股启用了市场化招聘总经理李进,在架构上进一步厘清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益分配和管理关系,开始大规模涉足新兴领域。而四川长虹及其子公司美菱电器、华意压缩等也先后提出规模再造目标,开始大规模向智慧社区、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产业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长虹半年报显示,在金融服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长虹在甩包袱后,欲通过多产业扩张寻求利润增长点进行困境突围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而长虹的这种模式必须建立在通过产品创新获得强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同时,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多项新兴领域的扩张,还是在海外的大肆并购,持续的资金支撑都是必不可少的。
记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6月30日,四川长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8亿元,同比增113%,资金尚显充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下降,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投入有所增加。
四川长虹内部人士透露:“在经历了去年的转型的‘阵痛期’后,长虹内部从去年就开始大规模改革,从研发、营销、架构都做了重新梳理和调整,甚至启用了新的研发人才,除了在内部业务结构中提升高端产品的占比,长虹内部也大规模压缩了成本。 ” 共2页 [1] [2] 下一页 四川长虹“做减法“显效:上半年净利暴增近7倍 下半场“甩卖资产“模式继续 大智慧遭证监会顶格处罚60万 董事长张长虹辞职 赵勇战略能力不足致长虹陷困局 从冠军沦落到二流角色 美菱不甘心只做冰箱 长虹大白电发挥整合效应 美菱抛生态圈计划欲再造一个 长虹系白电王国野心暴露 搜索更多: 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