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班尼路在大陆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门店扩张至4044家,然而繁荣背后危机也悄然临近——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市场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库存积压和关店潮成为班尼路的最大困扰,大量门店由之前的城市购物中心沦落为街边小店。与此形成对照,2014年3月德永佳的库存额高达18.98亿港元。许多经销商希望通过拼命压价来降低库存,但也只限一时的饮鸩止渴。
时至今日,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已很难看到班尼路的身影。而线上班尼路的营销状况也不乐观。有记者调查发现,班尼路的天猫旗舰店,排在销售榜首位的商品竟是一款单价36元的短袖T裇,月销量仅1600件多一点。这样的业绩几乎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一个网红出身的淘宝店主,其年销量都能达到3个亿,新款服装5000件2秒钟内即被抢光。
时代冲击
班尼路的衰落正是中国服装市场品牌竞争的一个缩影。以班尼路为代表的早期“混血”品牌,通过最初的渠道资源,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饱和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品牌老化、调性单一、缺少传播互动等营销劣势越来越凸显。尤其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过往的信息不对称开始消解,人们的品牌意识逐渐苏醒,年轻一代追求时尚张扬,这导致以前所谓的“名牌”开始被迫走下神坛,而躺在功劳簿上的“睡客”也无可避免的与时代脱节。
庞大的中国市场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近些年以优衣库等为代表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迅速扩张。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十大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大陆的门店超过1400多家,其中去年的开店数为330家,同比增长27.5%。而线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发展,中低端的服饰市场基本被电商侵蚀,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和品牌选择日趋多元。此外还有江浙一带以美特斯邦威、森马等为代表的休闲品牌,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虎视眈眈。这些都对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班尼路们”形成了挤压。
在服装行业的传统模式中,新品开发从设计到生产大概需要经历3—6个月的周期然后才能批量上市。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现在ZARA等新锐品牌只用14天即可完成这一周期。风格多样,快速迭代,只有紧贴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更新速度慢,缺少新锐的品牌主张和传播互动,两周和三个月,孰胜孰劣一目了然。
警示恒言
只有卖不出去的便宜货,没有卖不出去的高价品。品牌的要义在于给人一个消费的理由,引导人们为高溢价的附加值付费。小众品牌,个性定制,场景消费,精准速递……市场日益细分,品牌的营销策略也要与时俱进。
一个在成长之初没有经历过市场磨砺和考验的品牌,在其体量庞大后再要转身,想必是不容易的。据悉德永佳集团旗下的业务目前主要分两大板块:纺织和零售。其中前者主要是代加工,而后者则是以班尼路为代表的零售经营(也是此次被抛售的主体)。面对时代的冲击,唯有意志坚定,灵活多变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如何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摆脱低端制造业的链条?是关注当下盈利,还是深耕品牌价值,班尼路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来源:李光斗观察 作者:李光斗) 共2页 上一页 [1] [2] 以2.5亿被卖 班尼路的线上业务面临着六道坎 班尼路2.5亿卖了 百丽达芙妮们不转型会倒下吗 班尼路2.5亿卖了 这些年倒下的服装品牌为何输? 班尼路2.5亿卖了 这些年倒下的服装企业为何输? 班尼路的低谷:核心商圈出局 中低端勉强维持 搜索更多: 班尼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