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比较,让人感叹产业发展周期的“威力”,若把百丽国际拆分为两家公司,一家是鞋业公司,一家是运动服饰公司,这样的业绩便很好理解。这也说明,服装产业作为与零售消费市场息息相关联的产业,市场的细分化是一个大趋势,在细分市场中,总有空间可供服装企业腾挪,这也为服装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除了细分市场变迁,百丽国际经营状况变迁也反映出零售渠道的变迁,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百货渠道零售效率的下降。百丽一直定位为零售平台,自身的模式是通过多品牌扩张覆盖渠道终端,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让别人进不来,即所谓的“通吃”模式。百丽的鞋类走的主要是百货商场渠道,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商场的一楼等低楼层鞋类销售区,百丽的十几个品牌连成一串,占领了销售区的大部分空间。
问题来了,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动,购物中心和电商渠道崛起,百货商场受到冲击,开始了自身的调整和变革,朝精品化、高端化等差异路线转移,而百丽的品牌集团主要定位于中等价位,彼此之间定位区隔不够明显,原来的通吃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回过头来观察百丽的经营状况,其现金储备充足、整体营收仍在上升,净利虽然下滑近4成,但剔除鞋类业务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一次性减值的因素,经营溢利较去年下降幅度为10.3%,可以说经营状况谈不上“很糟糕”,经营上呈现颓势的主要原因就是鞋类业务同店销售的下滑,量价齐跌。运动、服饰业务渠道虽然很多也是百货商场,但渠道模式相对更灵活些,其中迅猛增长的服饰业务,其巴罗克旗下的女装品牌,走的基本上是购物渠道。
观察:消费市场变迁趋势加快
在细分市场变迁和渠道变迁背后,隐藏着根本性变迁因素:消费变迁。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消费能力提升、中产阶级崛起、城镇化持续推进、消费渠道下沉以及电商渠道快速发展等特征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了,但中国的消费者具体有哪些细节上的特征和喜好,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不同的结论。这里引用一份商业机构的报告的观点。麦肯锡近期发布的万人调研报告称,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提高,“中国消费者并不很愿意在自己关注的品牌之外购买其他品牌。例如在服饰品类,愿意选择非备选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已经从2011年的约40%降至2015年的不足30%”,另一方面麦肯锡称,中国消费者能迅速接受新风尚。中国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零售体验的接纳速度远超发达市场。
同时,报告还称,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逛街吃饭购物是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最好方式,与三年前相比上升了21%。“购物中心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消费者从百货商店和大卖场之类的大型零售商场转向购物中心,后者集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多种体验于一体,可以满足全家人的休闲需求。”据报道,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和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也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百货2015年零售量额均呈下滑走势。这些结论数据和百丽目前的困境遥相呼应。
越来越多的数据和现象说明,中国零售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的升级变迁过程中,百丽两大业务的年度业绩“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曾经的优势转眼间成为劣势,变革转型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就像百丽国际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称,集团不转型可能会死掉。这不是单单靠提高经营效率可以做到的事,何况百丽国际的经营状况还谈不上“很糟糕”。对于百丽来说,转型则可能面临“船大调头难”的问题。这也给其他中国服饰企业以启示,要善于抓住消费市场变迁的趋势,及时调整转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变化升级的消费市场,这里面有艰难的挑战,也隐藏着超越的机会。(华尚汇)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丽2016发布财报:净利润暴跌 称考虑转型进时装领域 百丽称不转型将死 去年盈利大跌40% 鞋王百丽主营业务加剧衰退 借服饰自救 鞋类滞销 百丽全年净利至少跌35% 运动风起 “鞋王”百丽预警净利跌35%到45% 搜索更多: 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