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租期到了只是关店的一方面原因。”在记者追问下,百盛重庆方面相关人士坦言,关店还与业绩有关,“按照集团的战略,百盛将关掉那些呈现亏损状态的门店,而继续做好能持续盈利的门店。”
近三年陷关店“漩涡” 在中国市场至少关店8家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去年年底,百盛在中国市场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记者注意到,在大举关店的背后,百盛集团的业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连续三年业绩滑坡及利润下降,让这家曾经无比荣耀的百货公司略显尴尬。
昨日,记者通过Wind咨询查到,尽管百盛集团2015年年报预计于今年2月23日才披露,但该集团已与今年1月29日发布了盈利警告。
业绩的不佳也让百盛方面做出了放缓在中国市场扩张速度的决定。去年9月份,百盛首席执行官张瑞雄就曾在记者会上公开宣布:中国开店步伐放缓,由以往每年开店7~8间,目前转为每年开店2~3间。
分析
传统“二房东”模式 让百货企业“自废武功”
如今,因为业绩不佳而导致百货选择关店来“断臂自救”已经不是新鲜事。
“其实,让百货企业日子难过的不是购物中心的兴起,也不是什么电商的冲击,最关键的是百货企业沿用多年的传统经营模式——‘品牌联营’或俗称的‘二房东’模式。”昨日,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称,比如此前本报报道的NOVO大融城店关店,也与此相关。
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如今,这是我国百货业主流盈利模式,约占百货店总销售额的80%~90%。
“正是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百货店自废经营‘武功’,加速衰退。”李运杨坦言,“品牌联营”的确让百货店规避了传统百货自营模式中,来自财务、人工、库存等种种经营风险,但却让百货企业变得盈利空间狭小。
李运杨说,更要命的是,“品牌联营”后,百货店放弃了自行采购商品的职能,因此,现在大部分百货只有招商部门,却没有采购部门,这已经背离了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服务的商业本质。(来源:临空都市报 作者:刘渝畅)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盛2015年同店销售下降8% 整体亏损1.8亿 百盛百货即将进驻中东市场 传统百货不好做 成都摩尔百盛天府店年后停业 瞄准85、90后 原长宁天山百盛转型韩系折扣店 上海百盛优客转型成功 试营业日均营业额600万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