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已成先烈
与班尼路同样遭受困扰的还有Esprit、VERO MODA、ONLY、佐丹奴等曾经红火的品牌。关店和业绩下滑是这些休闲品牌近年来共同的关键词。同为港资品牌的佐丹奴2015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销售同比下跌3.4%,中国内地的销售同比下跌12%。佐丹奴在全球门店总数从去年同期的2479家减少至2359家,中国内地从去年三季度的1003家减少至913家。另一港资品牌Esprit不得不通过出售香港办公室筹得运营资金。
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时尚品牌也未能避免品牌影响力衰退的局面。以ONLY、VERO MODA、JACK&JONES和SELECTED称霸中国服装市场的绫致时装集团曾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设了6000多家店,创下“无绫致,不商场”的奇迹,但集团在2015财年业绩未能达标,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1%至1.34亿欧元。
这类品牌大多较早起步,凭借早期建立的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今品牌老化现象严重,营销手法单一,对宣传及与消费者的沟通投入很少。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品牌的更新速度与节奏已脱轨快时尚主流梯队。
近年崛起的本土品牌不断加大曝光,更掩盖掉了这些低调的老品牌。以拉夏贝尔为例,去年拉夏贝尔推出店铺合伙人制,让每位店员成为“店铺合伙人”,根据店铺业绩分享企业利润。
中低端勉强维持
优衣库、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还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并已开始向三线城市渠道下沉。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曾表示,大中华区将以每年100家新店的速度扩张,以达到短期1000家店和中期3000家店的目标。截至2015年5月底,优衣库在大中华区的门店数达到442家。
除了快时尚品牌,互联网催生了淘品牌的兴起,消费者的服装购买渠道与品牌筛选变得丰富又多元化,这也挤压了班尼路这类传统休闲品牌的生存空间。班尼路曾经的“特许经营”模式、联名设计、集合店概念等也已逐渐淹没在品牌相互的效仿中。
杨大筠表示,以班尼路为代表的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休闲品牌,当时为国内服装业带来了先进的设计和零售理念,是国内休闲服装品牌的启蒙者。不过,在市场上站稳后,班尼路并没有为长远考虑,忽视了市场的快速变化。面对国内休闲品牌通过模仿、学习快速崛起和随后快时尚的来袭,班尼路仍以“老大之姿”处于后知后觉中,陷入长期的低谷之中。在互联网时代,班尼路也未能及时对电商渠道给予充分重视。“追随班尼路的那一代消费人群如今有太多的品牌选择,班尼路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大幅减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班尼路已进入品牌生命周期的末端,尽管还能依靠中低端市场维持生命,但在快时尚品牌不断下沉渠道和电商的分流下,班尼路最终可能哪儿也去不了。”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王明杨 共2页 上一页 [1] [2] 服装老品牌风光不再:班尼路作价2.5亿被出售 班尼路品牌拟2.5亿出售 曾经的“牌子”为何没落了? 港资品牌没落:班尼路品牌欲以2.5亿出售 Baleno班尼路优化重组 2.5亿元出售上海公司 真维斯、美邦、班尼路、佐丹奴、森马 昔日时尚今何在? 搜索更多: 班尼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