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内地10年,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莎莎)所占据的市场并未见太大起色。现在它打算用O2O门店扳回一点局面。
12月19日,位于上海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的莎莎首家自营O2O新模式店铺开业。这家门店位于长宁天山商圈,临近地铁站,周围还有几家大型购物广场。
这间全新形式的莎莎店铺占地120平方米,其中有约10平方米作为O2O全新互动体验空间,展示大约150件莎莎官网销售的热卖商品,如SK-II的神仙水,雅诗兰黛的小棕瓶,兰蔻小黑瓶眼膜霜等。每个商品都有单独的二维码,顾客可现场扫描进入官网查看产品的详细信息,可以实时下单、付款及安排香港直邮运货。由于通过莎莎官网下单,产品价格往往是内地门店价格的6-7折,有一定优势。
据界面新闻记者在现场的观察,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乐意尝试,现场扫码下单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但是多数的消费者只是通过二维码看看莎莎官网上的产品价格和介绍,而有下单欲望的客户还会在此后繁琐的注册环节止步。
就现场来看,虽然那些热门的网购和海淘产品在这里都能找到,但是没有办法现场试用,如果你是在选择气垫BB霜,连色号都没办法试一下。
还有一些有单独货柜的品牌包括Cyber Colors、Suki lady、Young Beauty、Mcc、Only Mua等,相对小众。
此外,有些面膜同时出现在官网直邮和普通货架上,价格却不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多付点钱当场就可以买到还是享受直邮的低价,都需要多花时间思考,而这些顾虑可能会直接打消购买冲动。
莎莎中国业务发展总监郭诗雅此前对媒体表示:“我们期望能借助网购和跨境配送,大幅扩阔实体店的产品选择,提升我们产品的吸引力和价格竞争优势,并借此增加莎莎网于国内的知名度。”但相比促进销售,展示莎莎官网的功能似乎更强一些。
据莎莎国际2015财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集团营业额下跌10.6%至37.78亿元,其中内地营业额下降8.7%,净关店数为55家。
总部位于香港的莎莎,从2005年开始把战略重点转向内地市场,在上海开设了内地第一家门店。它一度对整个内地市场寄予厚望,2014年,莎莎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郭少明还曾表示,计划每年在内地新增20到30家门店,最终在内地拥有300到500家门店。不过,这一计划并没有达成。
除了门店选址问题,莎莎在内地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价格优势。莎莎香港门店的商品价格比内地平均低40%,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国际品牌。但进入内地后,由于涉及关税,同样的商品税后成本会增长30%以上。虽然莎莎也会尝试引进独家代理品牌,但是要将这些品牌引入内地需要繁琐的手续,门店没有达到规模的情况下,很难获得成功。
通过实体店扫码试水跨境电商的莎莎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找回自己的价格优势,但既然价格与官网一样,还有必要开店么?(界面记者袁园)
业绩难看 莎莎在上海开首家O2O自营店 莎莎国际调整产品结构面向低端市场 内地持续关店 莎莎国际转攻香港社区零售 香港零售业未止跌 周大福、莎莎利润大跌 莎莎国际中期净利锐减55% 转攻香港本地客 搜索更多: 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