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自上市后首次亏损的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邦)发出公告,其控股股东上海华服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服投资)计划自2015年7月9日起六个月内,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增持资金不超过4.5亿元,增持后,华服投资将直接持有公司股票约12.7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38%。按公告显示,此次增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美邦的日子并不好过,在2011年实现12.06亿元的净利润后,美邦的业绩就开始逐年下滑。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今年国内服装品牌行业似乎遭受到强大的狙击。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由于前期渠道的快速扩张,一些服装企业无法承受店铺数量急剧增加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加上高库存、地租攀升,今年纺织服装行业的关店潮在持续。而面对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在国内的加速扩张,和电商的冲击,大部分服装企业也热火朝天的忙于投资并购和企业转型,但其结果不尽如人意。部分企业业绩持续下滑,出现盈利亏损的困境,只有少部分公司维持盈利的步伐。
和君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金胤和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讲,股份增持不会是短期之内见效的事情,公司上市转型都需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累积的过程,华服投资此举是希望通过增持来表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维持股价,促进转型成功。
从净利到亏损,转型尝试举步维艰
曾创造过本土休闲服装辉煌,以“不走寻常路”为品牌口号的美邦遭受到了上市七年以来的首次亏损。根据美邦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3.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7亿元,比上年同期暴跌178.12%。在2014年,因为库存重新,美邦被迫关闭了近800家门店。
为了加速转型升级,增加业绩,近年来美邦有不少动作,包括冠名人气综艺节目“奇葩说”,推出“有范”App,发展童装,加码电商,今年7月更是拟募集90亿元投入O2O领域,用于加速互联网转型等等,但这一系列的动作似乎都不能为美邦带来实际的业绩增长。
一边淘宝等电商品牌品牌蓬勃发展,另一边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开始发力进军中国市场。在双重夹击下,美邦开始学习快时尚品牌,大量铺设直营店,模仿ZARA的大店模式。2013年以后,美邦又试水概念体验店,但收效都不佳。美邦的多次匆匆转型均不理想。曾经雄心勃勃的美邦似乎是渐渐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有业内人士表示,造成美邦困境的原因是因为它犯了创新过度的毛病,即转型焦虑症。
“对于转型,美邦要是想急于求成,风险是很大的,甚至会达不到效果。”金胤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美邦采取直营和加盟共存的经销模式,但对加盟渠道控制力弱,加盟店业绩下滑拖累总营收;其次,采取多品牌战略而导致品牌定位模糊,产品款式众多,但缺乏爆款;再者,跑马圈地,激进开店,扩张规模超出能够掌控范围之外;最后,巨额广告投入,没有获得预期营销效果,但使成本大幅增加。而美邦自己也曾解释于2015年加盟渠道经营调整仍滞后于直营渠道。在营收上,虽然直营店同比增长了 5.09%,但加盟店却下跌了 20.51%。而毛利率方面,直营店下跌了 2.41% ,而加盟店则出现了 28.2% 的跌幅。
关店潮持续,只有少部分持续增长
2015年的服装行业可以说是处于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漩涡中,一边忙于产业转型,一边需关闭店铺去库存化盈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涉及店铺阵亡的知名服装品牌多达十几家。其中,波司登截至今年3月底关掉5053家门店,利润同比大跌81.01%,至1.32亿元;百丽国际3月至5月在内地的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九牧王上半年关店134家,上半年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0%;利郎上半年关店15家;七匹狼也净减少519家门店。
“服装行业面临需求不振,这表现为出口形势严峻,内需增长缓慢两个方面。”熊晓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以及燃料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服装企业也受到较大成本压力。需求减少、成本上升导致今年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出现亏损,在行业整体低迷的严峻形势下,企业亟待转型。
面对优衣库、ZARA等外资快时尚品牌和电商的双重夹击,国内传统休闲服装企业普遍受到冲击,调整产品结构是许多公司应对这一变局的重要举措。跟美邦的多品牌战略截然不同,森马服饰一直坚持“儿童产业是森马转型的唯一出路”。2015年,森马服饰通过对动漫、儿童教育、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儿童服饰的业务比重,恢复了增长,其上半年净利润达4.23亿元,同比增长22.94%。
金胤和表示,在转型这一过程中,很多企业会无法成功而退出这个行业,但现在服装产业的转型仍处在不断尝试的阶段,根本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熊晓坤认为,服装产业转型是企业自救的唯一方式,也是行业发展的潮流,目前各大中小服装企业都在积极转型。一部分企业选择离场,通过重组、资产注入的方式退出纺织主业,还有一部分企业选择将经营模式向互联网转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指导生产和销售,从而使产品实现与市场的对接。(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子湄)
美特斯邦威两年童装店开到1000家 美特斯邦威寻找新增长点 两年童装店开到1000家 美特斯邦威“有范”吗? 个性时代逃不出的库存困局 互联网化也难打开美特斯邦威的库存死结? 美特斯邦威业绩下滑 转型道路越转越窄? 搜索更多: 美特斯邦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