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小好掉头,企业转型的道理也如出一辙。地产界大佬万达选择“去地产化”跑步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但自身蜕变过程中难免引发各个末梢神经的颤抖。
这两天,万达40多家万达百货、80多家KTV门店被割掉的消息,让很多局外人忍不住爬上墙头窥视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手术刀如何落下,是快刀乱麻抑或沾血带肉?
2010年并入万达集团大歌星原属王健林夫人林宁的林氏投资集团;左手到右手,再加上大歌星薄薄的账本,对王健林而言,基本不算负担。所以,万达对大歌星的判决,市面上并无太大异议。
而万达百货撤店,却关联着诸多小商铺的直接利益。据昨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撤店潮给福建莆田、湖北荆州、河北廊坊等地万达百货的商户带来的是“贷款、装修款、人工费的损失”和“没有得到任何合理赔偿”,一干商户的态度基本全是“无法接受事实”。
“如果双方不能就提前解除租赁合同达成一致,应当通过司法裁决来解决,万达方面不得自行动用暴力或采取切断水电的不正当手段来实现驱离商户的目的。”荆州万达百货的商户还收到这样的“友情提示”。
企业转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商户要求合理解决,也是为了生存,本质上,这都是没有错。然而在这种利益的对立中,企业作为重量级更大的一方,是不是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换句话,商户该不该为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付出血淋淋的代价?这些问题都值得细细品味。
或许,一切问题都没有最圆满的结局,但总会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万达转型步履匆匆
对于万达的转型,董事长王健林总是不遗余力的去催促、去解读。
今年初,万达正式宣布要转型为“轻资产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不动产企业,万达基于对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开始全面转型。”王健林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为万达的发展定了个调。
同样,万达集团给媒体放出来的风是,按照王健林设计原计划,也是万达集团转型的第一个目标:“2020年集团服务业收入、净利润占比超过65%,房地产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比低于35%。”
不过,王健林则显得更为迫切。不久前,在万达内部半年会议上,王健林说“到2016年,万达服务业将会首次超过房地产。从严格意义上讲,明年万达就不再是房地产企业。”
王健林规划的蓝图是:到2018年,万达服务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核心指标要占集团总体的三分之二以上,万达集团形成四个支柱产业,万达商业、文化集团、金融集团和电子商务。
如何瘦身,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资金链条长、盈利能力差的产业;万达百货和大歌星KTV率先倒在了这都巨轮掉头的前夜。
今日,媒体曝出消息称,全国40多家万达百货和80多家大歌星KTV将被砍掉,且内部消息称这是王健林要求“尽快完成的工作”。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永辉中原战略再进一军:入驻安阳万达广场 系河南第12家店 万达商业不超过150亿中期票据正式注册 万达院线高溢价收购低效资产 收购前夕公司高管频频买卖股票 甩掉百货业务 万达“轻”装上阵 万达拟砍掉40余家百货 “去地产化”提前至明年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