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变革
在王府井最新发布的业绩中,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9.83亿元,减少4.9%。去年全年,王府井收入182.7亿元,下降7.64%;利润总额9.28亿元,下降5.44%;净利润6.36亿元,跌8.36%。在百货主业毛利率方面,王府井达18.47%,增长0.61个百分点。
从整体业绩走势看,王府井的转型迫在眉睫。
目前,国资百货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八成老百货已经从市场消失。在北京,本土老字号也仅有北京市百货大楼、东安市场等屹立不倒。
从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单店,到如今的王府井大集团,这家企业似乎在享受着竞争和变革带来的乐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港资、台资和跨国零售商纷纷尝试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这些企业潮水般涌入国内,对百货业态特别是占比很高的国有背景百货商场冲击很大。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百盛购物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开出首家门店;1994年进入内地市场的港企新世界百货,1998年在京开出第一家店;太平洋百货和君太百货也在2000年前后陆续登陆京城。
在更多外资零售势力形成更大规模前,北京市百货大楼变身现代股份制企业,之后,王府井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百货领域首个上市公司。畅通融资渠道带来的充裕资金,让王府井开启了日后的收购之旅。有了市场化外壳还不足以让王府井满足,王府井花费400万美元引进麦肯锡改造团队。在8个月时间内,王府井管理团队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模式风暴。北京本土最大的零售商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种下了整合者的基因。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百联、王府井和利丰合作 力争构建零售业全球化模式 百联强强联手王府井 百货业“友商”变“我们” 王府井、百联、利丰联手 改革与创新提升商品能力 王府井商圈经营数据大PK apm击败东方新天地 百联王府井利丰抱团谋转型 “旧瓶”难兑“新酒” 搜索更多: 王府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