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的商场未必有生意
在本报2013年的有关报道中,就有专家预计:最晚到2015年无锡商业格局就会面临洗牌。如今观察无锡明显存在太多的城市综合体,真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荟聚、苏宁等综合体一到饭点就排队,人气十足。而老牌的保利广场现在却只能靠家乐福苦苦支撑,原本红火过的国际连锁品牌以及众多化妆品店纷纷关门大吉。崇宁路上一家号称“锡城第一家女性主题商场”,虽然几经改换门面,但依然生意惨淡,商场中有的店铺长年关闭。而曾经红极一时的新区新之城餐饮业,也人气低迷。
相比从前乐观的“辐射周边”的说法,如今无锡商业界人士更赞同的理念是无锡是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换句话说,无锡无法像上海等大城市那样吸引外地人消费,更多的商业只能依赖本地市民消费,还要提防因出境扫货、代购、海淘等造成的消费外流。单独按照无锡常住人口量计算所需商业面积的话,现有综合体已经远远超量。好在目前无锡规模较大的区域中心乃至市中心的综合体格局已基本稳定,接下来会是更多体量较小的综合体间的激烈竞争。
不断调整业态适应市民需求
目前无锡商业业态中,有两种模式较为红火,一种是“大而全”,以城市综合体为代表;一种是“小而美”,以各种结合电商的便利店、社区商业为代表。前两年,众多大卖场喜欢追着城市综合体跑马圈地,其他行业的资本也纷纷跨界转入这一行。而随着城市综合体数量激增,同质化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大量资金又开始转投社区商业,像家乐福、华润、大润发等连锁大卖场也纷纷开出了社区便利店。
市商务局有关人士分析,社区商业着重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综合体则应该着眼于人们的改善型需求,除了商品外还要提供更多的娱乐、家庭聚会、休闲等功能。时下进口商品火爆,人们甚至要选择进口的油盐酱醋。这说明眼下的消费者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对现有的商品、服务信心不足,满意度不够。如何像手机行业一样引领需求,而不是大家一窝蜂提供面貌雷同的产品及服务,怎样满足消费者的改善型需求,恐怕是诸多综合体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江南晚报 记者 景玮) 共2页 上一页 [1] [2] 大润发购物中心进驻厦门海沧:营业面积全国最大 2015年开业 无锡润发购物中心主体完工 预计2015年初开业 大润发购物中心落户浏阳 外资超市竞逐县域 大润发购物中心落户浏阳 预计总投资5亿元 湖北黄冈大润发购物中心16日主楼封顶 总建面10万㎡ 搜索更多: 润发购物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