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Logo是另一种Logo
无印良品四字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没有品牌的好产品”,不以品牌和名人效应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它的立身之本。但它显然成了另外一种著名品牌。
“以一个品牌来推动一种消费文化的大范围盛行,无印良品算是独有的现象。”庄崧冽说。用无印的商品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就代表消费观念的成熟吗?品牌大师沃利·奥林斯提醒道:“即便无印良品是一个没有品牌的品牌(No-Brand Brand),但你也不能否认,它依然是一个品牌。”
王文欣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一开始是No Brand起家,一路走来,现在竟然很意外地变成了一个很明显的Symbol。”
无印这一带有禅意美学和工匠气质的日本品牌吻合了时代需求。“日本对美的追求是什么样的?冬天下雪,躺在温泉里,夕阳西下,院子里有两棵柿子树,上面是残叶,一两个柿子挂在枝头,其中一个可能被鸟咬了一口……这种融于自然的美,不完美中生发的美。”伊藤忠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司马正树如此描述他对“佗寂”概念的理解。他认为佗寂美学是日本吸引世界时尚潮流追捧的一个关键要素,而无印则是佗寂在商业上的成功案例。
佗寂,即自然、不造作、朴实与空寂,是岁月在家具上的刻痕、庭院一角的青苔、缓慢的品茶动作、瓶中三三两两的插花。佗寂美学在历史上源自中国的禅宗思想。有趣的是,经过在日本上千年的锻造之后,佗寂融合着日本风情又反过来征服了中国。
在企业发展了20多年后,“无印”带来的冲击已经淡化,为了增强品牌理念,保持开放性的活力,无印在2003年启动“发现无印”(Found MUJI)和“全球无印”(World MUJI)项目,后者指在全球范围内与一些知名设计师合作。
无印成都旗舰店开业当天,王文欣带领来宾游览店铺。在记者的追问下,她才指出店铺第三层、食品堆头旁边的货架上那款白色、柔和、简洁风格的电饭煲,和负一层的“MING”系列家具都是由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监制的。他的设计主张是用最少的元素来展示产品的全部功能。
但出自知名设计师之手的商品,上面从来不标明设计师的名字。“无印良品跟设计师的关系是非常独特的,一般的企业如果使用了知名的设计师,会大肆渲染,消费者会冲着设计师来购买,但是在无印良品很明确,就是我们不以设计师和品牌来促进销售,这一点我们是在很严格的遵守的。”王文欣说。
原研哉说,无印正在做一本书叫《素手时然》,介绍无印从最初创业开始的很多设计方面的故事,“书中的文字并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普通人中流传的,我们把它摘录出来,用文章和画面,希望激发人们的一些想象。并不是无印良品产品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力量,而是有一种力量去引导人们去思考。”
关注无印的工业设计师晋常宝说,“长期以来缺乏原创的设计和品牌作为基础,中国人的审美和消费必然会呈现无意识的一面。”在苹果和无印的影响下,简洁被过分推崇,国内涌现大量的独立设计师及其小清新、治愈系产品。
“Logo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Gucci集团首席执行官Patrizio di Marco认为,新富阶层更加挑剔,相比起单纯地热爱Logo,他们把目光转移到商品的独特性和高品质上,倾向于用一些“有思想”、“有内涵”的品牌来武装自己。
市场研究公司敏特尔(Mintel)认为,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是在巨大经济改革时期长大的,他们“非常善变,很难建立起强烈的品牌忠诚度”,对一个品牌从喜爱到厌弃就像一阵风那么快。
曾在Micheal Kors(MK)大中华区任市场传讯总监的凌嘉亲历了这个轻奢品牌两三年迅速风靡中国的过程,“不久前还是一个很Chic的品牌,但现在已经感觉到,人们开始嫌弃它在街上出现得过于频繁了。”MK在美国花了十多年时间来培育市场,逐渐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职场女性风格。“但这样的节奏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你必须得快,尽可能地加大品牌的曝光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顾客。”这样很容易产生的后果是,顾客只是肤浅的潮流追随者。
当年日本消费者经历名牌华服的洗礼,在经济危机下回归朴素和简单的生活,无印是时代性的产物。但中国的消费者还处于欲望旺盛、追逐流行、崇拜品牌的阶段,No Logo的无印是作为强大的Logo被错位消费的。无印既乐见其成,又有些无奈自己的被误读。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优衣库宣布涨价消息后 据说MUJI无印良品也坐不住了 无印良品如何思考?企业设计战略交给设计师来负责 无印良品开设悉尼首店 无印良品中国第三家餐厅开业 跨界只为观察消费者? 简单的长条板凳 进了无印良品为何能卖1000块? 搜索更多: 无印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