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去年“开五关四”
百盛商业集团于1994年首次进军中国零售业市场,在北京开设其首家店面也即现在位于复兴门内大街101号的复兴门店,其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如今,21年过去了,百盛百货在北京的门店数至今还只有3家,其中一家东四环百盛店还已经不再开门纳客。
尽管百盛东四环店已经停止营业,但在百盛官方网站似乎还并未更新,记者选择城市“北京”,出现的店铺仍显示为三家,分别为百盛复兴门店、百盛美罗城店和百盛太阳宫店。
而百盛美罗城店就是位于朝阳区东四环189号购物中心的东四环店,记者致电该店总机电话时却一直无法接通。3月14日下午,《证券日报》记者再次实地走访了该店,透过该店门外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商户都已经搬空,店内一片狼藉,百盛东四环店门口还粘贴着那张公告,“我店将于2014年7月1日起整体改造,改造期间给您造成的不便我店深表歉意”。在公告后还附上了一个座机和一个手机号码,但记者在昨日致电上述两个电话号码时,座机打不通,手机一直提示已经关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东四环店正门口被一圈在建工程围住,除通向地下停车场的大门仍未关闭外,百盛东、北、西门都已大门紧锁,侧门员工通道也已封闭。记者致电百盛集团得知,东四店实际上已经关店了。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盛东四环关店,说明企业内部经营出现问题,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与国内百货业的颓势有关,另外东四环地区商圈尚未成熟,随机人流量不大等,也给百盛销售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百盛不愿革新,仍然坚守原有的传统百货模式等,也让利润持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店的同时,百盛将在北京龙湖天街开一家新店,前述百盛相关人士表示,对龙湖店具体开店进展如何,他还并不知情。不过,百盛在年报中也表示,为了保持竞争力,集团采取审慎的开店策略,同时谨慎瞄准具高增长潜力的二线城市。于2014年在中山、郑州、重庆、南昌及绵阳开设了五家新店。
“龙湖天街是建立在地铁站上面的购物中心,人流量有保障,且有商业地产经验丰富的龙湖团队运作,外围环境相对理想。不过未来租金对百盛有一定压力。” 杜岩宏补充道,当前百货业受电商冲击明显,传统的百货业购物场所也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变,百盛也只有先实现战略转型,找到新的发展之路,才能谈扩张。
深陷转型困局
作为一度被看做是外资第一店的百盛集团,如今的状况却并不好。1994年就进军中国零售市场的百盛百货曾在中国发展迅速,也建立了较高的口碑。但,如今看到的却是大面积关店消息。
面对这种状况,百盛创始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执行董事长钟廷森显然也坐不住了,他曾表示,“我们会把品牌合理地分配给网购和实体店渠道。”在钟廷森看来,百盛一直有网购渠道的规划,但遗憾的是目前公司对于品牌资源的掌控有限,还并未大举涉猎。
除了构建网购渠道鲜有进展外,百盛集团还试图通过发展餐饮业务来留住顾客,2015年1月份,百盛集团宣布已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来西亚餐饮品牌AUM订立合资合同,在中国发展餐饮业务。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百盛集团业绩不佳,客流量下降,模式一成不变等问题一直就存在,在国内大部分传统百货纷纷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型及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商城时,却一直未见到百盛有何改变。甚至建立百盛网上商城拖到2012年9月份,才上线。彼时百盛电商负责人声称百盛网不会烧钱,也不会大力做推广。
对于百盛的一系列转型动作,杜岩宏认为,百盛的互联网转型似乎并不明显,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百盛转型餐饮业,意图发展餐饮业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但是仅有实体餐饮业而不积极向线上拓展,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很难改善当前的面貌,也难以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的转型。 (证券日报 见习记者 刘斯会)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货零售商面临转型:百盛拟耗资4000万进军餐饮 百盛投资4000万进军餐饮市场 应对电商挑战 百盛正式进军餐饮行业 大力度转型应对百货困境 外资百货在华遭遇“滑铁卢”:玛莎关店 百盛交最差成绩单 星巴克进入济南4年首关店:春节前百盛旧址店悄然关闭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