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动机
1月8日,宝姿宣布,BGHL作价每股3港元,合共约1.12亿港元增持该公司6.8%股份。交易后BGHL的持股份额从原来的33.3%增加至40.1%,并已触发全面收购要约,涉资约9.96亿港元,若以同样每股3港元价格收购股份总额达90%,将会从港交所退市。
对于发出收购要约的原因,宝姿方面指出,因为业务日渐受到中国宏观趋势的打击,加上中央反腐使奢侈品需求下挫,同时店铺租金和员工成本造成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公司承受销售及利润率下行的压力。
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国际曝光率,公司决定坚持翻新及开设旗舰店。“这将导致短期成本高昂,对销售有极大影响,这段整合期会持续2015年整年和其后时间,公司派息无期,因此呼吁股东接受宝姿私有化的要约。”
对于此次增持行为,服装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认为,整个服装行业市场低迷,宝姿业绩也不理想,“增持无非是想表明对公司还是有信心的”。
和宝姿有过业务往来并长期关注宝姿的余名(化名)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行情不好的时候资本市场上看空,小股东就会抛售股票,“在这个过程中宝姿的市值会降低,与其这样,不如大股东回购,至少能够控制或稳定一下股价,不会跌得太低”。
退一步讲,“目前整个市场是低估的,大股东回购之后,未来如果资本市场好转,再把股份卖出去也是可以增值的”。
动用这么大笔钱回购股份,说明“大股东根本不差钱”。公开资料显示,BGHL为PIEL的全资附属公司,而PIEL由宝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启泰及陈汉杰平分拥有。
据余名介绍,上市公司宝姿的主营业务就是服装,但大股东还有其他业务,如商业地产等。一位宝姿的前高管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集团近些年的盈利来自上市公司的不多,其他业务做得比较好。”
换句话说,以BGHL目前的资本实力来说,回购宝姿股份“不成问题”。
“如果本身财力允许,那么回购会让大股东的主动性更大,最后如果真的私有化,那么大股东就有更多的权利去决定公司的战略。”一位熟悉港股投资的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
据该人士介绍,香港上市的公司非常透明,公司各个方面决策和计划都要定期与股东代表探讨,很可能出现意见被否的结果。
而余名也向记者证实,这两年宝姿内部也有一些调整,包括家族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变动,“这些都直接影响未来宝姿该怎么走”。在他看来,如果受到外界干预太多,对宝姿来说未必是好事。
如今的宝姿和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当时它需要上市融资来带动其业务的发展,而现在除了大家对资本市场不看好,另外它也有足够的实力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余名坦言。
地位下降
之所以大股东有了增持的行为,“还是想挽救一下目前的宝姿。”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
早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的宝姿不仅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还一度被视为高端女装的领头羊。2003年宝姿在港交所上市,其股价在2007年-2008年初在30港元左右徘徊,甚至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12年初还达到过25港元的高位,而目前其股价仅为3港元左右。
其实从2012年开始,宝姿的业绩就开始出现下滑。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宝姿的净利润为5.5亿元,较比前一年同期14亿元锐减60.7%。
“1993年宝姿开始在内地推广,1997年前后开始发力,逐渐上升,从2003年起进入巅峰时期。”余名回忆,“当时一提高端女装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姿,其他同级别的品牌都是在它之后才慢慢做起来的。”
宝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1989年,来自加拿大的宝姿品牌创始人退休,原为宝姿做代工的香港人陈启泰将该品牌买下。4年后,陈启泰带着宝姿转战中国内地。
据一位上世纪90年代做服装外贸的人士介绍:“原先宝姿在加拿大是一个很普通的品牌,到内地后变成了高端。”
而陈启泰也曾经公开表示,第一次回国的时候,内地消费者对时尚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们还没有接触到时尚,也没有受到时尚的熏陶,缺少这方面的历练”。
彼时,中国高端服装市场“几乎是空白,于是陈启泰抓住这个机会,将宝姿打造成高端的女装品牌。”余名说。
为了打造高端,宝姿最开始走的是机场路线。据余名回忆,当时宝姿在机场做大幅的灯箱广告,和Gucci、LV、Burberry等国际大牌的广告毗邻,“容易让消费者有雷同感。当然,它的选料、做工方面也都不错”。此外,宝姿开的店也都是在一线城市的高级商场里面。
(新金融观擦报 刘畅)
宝姿大股东提出全面收购并退市
宝姿等国际知名品牌 屡上质量黑名单
宝姿“光环”褪去 国内品牌抵敌不过欧美奢侈品
Ports 宝姿2013年净利润大跌16.3% 关闭零售门店40间
宝姿高端品牌将推手袋 假洋品牌寻求新出路
搜索更多: 宝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