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TCL手机有个硬伤,即利润不高,以前三季度总出货量4861万台,盈利5.73亿元计算,每台手机利润仅为11.7元。对此TCL表示,公司中高端智能产品比例正不断扩大,毛利率已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2009年才上马的面板公司华星光电是目前TCL最大的摇钱树。
2013年华星光电营收155亿,占集团总营收(853亿)的比例不足20%,但为集团贡献了近80%的利润。
家电专家刘步尘预计,2014年华星光电的贡献仍旧最大,不过低迷的彩电市场或多或少会影响面板产业,所以其营收增量不会超过100亿(2013年增量为83亿)。
作为TCL的立身之本,彩电业务近几年一直随大环境一蹶不振。2013年TCL多媒体亏损,2014前三季度销售收入187亿元,下降16.0%。所以2014年TCL多媒体以转型为基调,围绕“双+”战略,在内容服务、营销推广上做了很多尝试。但由于彩电行业尚未回暖,业界普遍认为,TCL多媒体的折腾能使得经营业绩同比改善,难有质的飞越。
除此之外,TCL集团旗下还有白电业务,主营音视频产品的通力电子,模组、照明等系统科技,以及最新与思科共同投建的商用云服务平台、文化传媒、O2O等新兴业务,这些板块目前贡献甚微。
家电业的“千亿魔咒”
吊诡的是,几乎所有跨过千亿的家电厂商都难逃“千亿魔咒”的洗礼,比如排在TCL前面的几位同行格力、美的、海尔无一幸免。
2014年报还未发布,2015年一开年,TCL公司便迫不及待地放出了超过千亿的好消息。于李东生而言,其面前又出现一个新的难题,千亿之后怎么做?
千亿营收,几乎是所有中国家电厂商的梦想。
吊诡的是,所有跨过千亿的家电厂商都难逃“千亿魔咒”的洗礼,比如排在TCL前面的几位同行格力、美的、海尔无一幸免。
2004年,海尔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成员,当时美的、格力营收仅200亿元左右。随后几年,海尔增速持续放缓,被格力、美的迎头赶上甚至超越。
美的也难逃魔咒,2011年美的集团规模达到1400亿高峰,上市公司美的电器达到931亿,但就在2011下半年,美的主动“裁员瘦身”,从注重规模增长转变为注重利润增长,经历三年阵痛如今转型成功。
再比如现在的格力,董明珠2012年接棒格力时正好遇上格力过千亿,随即她提出5年再增1000亿的宏大目标,从此给格力戴上规模化“紧箍咒”,2014年格力虽能保住1400亿,但在空调行业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格力已显得步履蹒跚。
“超过千亿,企业容易浮肿,大而没有效率,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企业家而言,超千亿后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经营企业尤为重要。”家电专家刘步尘说,“对于已经进入千亿阵营的TCL,以及即将进入千亿的海信、长虹等厂商来说,都应该看清楚前车之鉴,调整战略,放弃规模化情结,着重在技术研发和品牌提升方面下工夫。”
对于TCL未来的发展,李东生也有他的想法。他说过,未来TCL的发展是双轮驱动,一方面会继续推进国际化,重点加强新兴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加快推进“双+”(智能+互联网)战略转型,建立“产品+服务”新商业模式。
在TCL集团过千亿的新闻通稿中,TCL特别强调了几个目标:计划在5年内成为全球智能终端主流厂商,实现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销量全球前三,实现有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贡献的1亿家庭用户和1亿移动用户,实现来自产品与服务的利润贡献各占50%。更为重要的是,最终实现公司价值增长超越销售收入增长,5年实现公司市值超千亿。
千亿之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媛 共2页 上一页 [1] [2] 飞利浦、TCL、惠而浦三款净化器“上黑榜” 万达集团新增TCL为供应商 或涉大数据和O2O TCL一亿美元入股万达商业 成基石投资者 TCL收购Palm品牌 金额尚未公布 TCL“联姻”万达 1亿美元入股万达商业地产 搜索更多: T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