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模式闭环
在上市之后,王健林第一次将万达定位为“生活消费及文化娱乐综合型平台提供商”,而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基于文化、旅游、金融和电商产业协同的平台化战略就是万达第四次转型的核心概念。
在王健林的定义当中,万达已经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让万达从一个区域性的公司转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公司。第二次转型,万达实现了业务重大转变,从住宅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
第三次转型始于2006年,万达开始进军文化旅游业。截至2014年6月,万达院线已亚洲排名第一,开业影城150家,1315块银幕,其中IMAX屏94块。收编拉斯维加斯著名的水秀团队、打造万达电影科技乐园等。同时,旅游投资已有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武汉中央文化区、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以及哈尔滨、南昌、无锡、合肥、桂林的万达文化旅游城等。
如今万达的第四次转型对其而言既是顺应时势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招股书显示,2011~2013年,万达物业销售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9.6%、85.6%和86.4%。而同期内物业租赁及管理营业收入分别为37.69亿元、58.43亿元和84.83亿元,租金收入占比尚不足1/3。
尽管万达将自身定位于“以售养租”的商业地产商,但从其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物业销售收入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被看好。
如果仅作为一家传统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是商业地产公司,万达的故事都无法讲得动人。因此,要想保持业绩神话,利用O2O大平台将各个板块的业务打通盘活,并增加客户黏性,最终形成一个类似阿里的闭合生态圈,就成了万达的必然选择。
就在万达商业地产上市前三天,万达还向外界宣布,耗资近70亿元打造的两个文旅项目,武汉汉秀和电影乐园同时亮相武汉。如果说这两个项目的开业象征着万达的第三次转型到达了一个阶段性的新高,那么万达商业地产上市三天之后宣布的另一个消息则代表着王健林所说的第四次转型已经吹响号角。
12月26日,万达集团与快钱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万达获得快钱控股权。这是万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首桩并购,为万达电子商务及金融产业获得了重要的支付平台。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在2014年第三季度,快钱的交易规模在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当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银联商务、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快钱的牌照最齐全,拥有线下、互联网、移动、跨境等领域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为零售、保险、商旅、电商等多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和金融增值服务。
此前,万达已经与腾讯和百度共同成立了一个O2O公司,而此次控股快钱则被认为是补齐了其平台当中关键的支付端口。记者获悉,万达将以快钱为核心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链,形成产融结合、融融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产业链。
在RET睿意德董事索珊看来,王健林平台思维的核心,意味着拥有实体和虚拟的两个平台。“这相当于拥有了两个流量的入口,消费者能够接受万达提供的此类线上线下资源,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文化,在体验过程中实现商场消费。同时能够时刻关注其提供的电商服务,从而实现万达旗下商业地产、酒店、百货、文化旅游等几大业务板块的协同作用。”
招股书显示,万达目前拥有超过1400万平方米的100个已运营的万达广场,2013年万达广场的客流量已超过12亿人次。而一旦将已有的巨大客户群盘活,万达娱乐、购物、生活一体化的模式可能会产生更大想象空间。
“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去做P2P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DTZ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表示,“同时社区O2O也是一种可以考虑并能够快速推进的模式,其大量的住宅业主和商业客户群都是坚实的业务基础。”
“对于钟爱轻资产的资本市场来说,电商也必然是万达未来估值提升的关键一环。”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指出。
不过,龚义涛也指出,万达目前的大平台体系与阿里的平台生态圈还存在很大差距,“最主要是万达的体系目前还是排他的,不像阿里是相对开放的,还有它内在的机制来保证生态圈的自生长。因此,目前万汇网的状态还只是万达一种早期尝试,未来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陈淑亚 段醒予 武汉、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万达重地产、凯德重金融 开发商巨头商业模式分析 万达收购快钱补上重要一环 电商、金融转型齐头并进 万达挂牌上市 但至少还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万达转型前路漫漫,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苏宁? 从上市到控股快钱:万达帝国第四次转型战略图谱呼之欲出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