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电商领域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食品电子商务(下称“生鲜电商”)正吸引着创业者前仆后继涌入。
说起以生鲜为创业选择的最初想法,阿甘生鲜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其实想做这个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己的家人,还有身边的朋友们能吃口放心的东西,而工薪定位策略也是为了使更多人吃到生鲜电商上的安全食品。
工薪阶层得实惠
从去年底开始有做生鲜电商的想法,到6个多月的前期紧张准备,但在上线前一晚,这个30多人的团队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还是“一宿没合眼”。
“一直在做最后测试,作为我们自己的创业项目,总想做到最好,但团队成员真的好‘淡定’,第二天上午10点钟上线后并没有太兴奋,也没有开香槟,主要是太忙了。”一位阿甘生鲜团队成员笑言当时的反应。
作为生鲜电商,前期除了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最忙碌的就是对菜品的筛选。阿甘生鲜负责人介绍,由于对菜品把关要做到十分严格,所以农场都必须是深入考察过,完全符合标准后才有可能被使用,接下来每周会定期把新采的蔬菜包装好送到冷库。
“不过,因为刚采摘的蔬菜品相不一定都是好的,所以包装的过程中我们会挑选品相最好的菜,稍有不新鲜都不会选择,然后就是配送,公司的物流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这块也挺复杂的,有专人负责。”该人士说。
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发展以来,生鲜电商经历了两波热潮。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开启生鲜电商第一波热潮,此后菜管家、沱沱工社、顺丰优选等纷纷上线。生鲜品类向来被视为是电商行业里“最难啃的硬骨头”,随时都可能有企业倒下。因此,在经历了一轮淘汰战之后,生鲜电商自2013年开始重新进入并购扩张期。
“我们创业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互联网公司的从业经历,对于生鲜电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早有思想准备。”公司负责人坦言,做生鲜行业的基础在于产品的安全,而最基础的东西却成为现在大家最不放心的一点,所以换个角度来讲,激烈的竞争反而会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大实惠,这也是很好的。
据易观智库统计,2013年生鲜食品网购交易额达到5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0.7%,2010年至2013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138.5%。
正是这种市场高速增长,吸引着阿甘生鲜这样的创业者们进入。相比于国内大部分定位中高端、单份蔬菜包套餐一年售价就过万的生鲜电商来说,阿甘生鲜的目标却在工薪阶层,一份有机蔬菜的年度套餐定价3650元,平均到每天就只有10元。
“我们的目标并没有定位在中高端人群,而是竭尽所能把价格做到最低,让绝大多数工薪阶层都能享受到实惠,吃到安全的食品,这也是我们与其他生鲜电商最大的不同。”上述负责人介绍。
实践中改进
在初期宣传推广方面,阿甘生鲜也采取了看似“保守”的做法,前期推出的免费试菜活动,有接近3000人参加了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对此,阿甘生鲜认为,初期营销并不太急于展开,做生鲜就是靠“口碑”吸引回头客。
消费者选择越多,对商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就越高,由于生鲜商品的产品标准化低、物流成本高、难以保存且运输耗损大,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产品,生鲜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电商化,因此价格、保鲜、配送等环节依然是生鲜消费的重中之重。
“困难并不是初期的,甚至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就是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这个也是整个生鲜行业的难题。”上述负责人表示,生鲜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冷链物流,同时还必须保证速度,因为要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做到这些必然的代价是成本增加。
目前为了解决物流成本难题,阿甘生鲜采用同一地址多人团购的方法,即同一写字楼达到5人或者是同一小区达到3人就可以组团购买,以此来尽量降低运费成本,实现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为多数工薪阶层。为了保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食材都是新鲜的,阿甘生鲜投资在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了自己的冷库,同时也与顺丰的冷链物流合作,运送生鲜产品。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到2018年,综合性与平台型生鲜电商能达到785亿元的销售额,垂直型生鲜电商达到227亿元的销售额。初创的阿甘生鲜能否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作者 高立萍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超商生鲜 保持竞争力的最后绝招 生鲜冷链的秘密:超市冷冻食品如何保证品质 线上线下争夺阵地:生鲜大战仍旧激烈 于玮琳:生鲜电商看上去很美,硬伤在哪儿 新希望跨区域联手永辉超市 首次试水生鲜直供 搜索更多: 生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