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市场,Gap选择先进入韩国和日本。虽然Gap有很多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的,而且“大概2005-2006年的时候,国内某些商场里有过Gap的专柜,但都是特许经营的形式销售,地方很小,没太长时间就关了。”前述人士说。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寻找新的国际商机以缓解在本土市场的低迷,Gap本计划2009年就在中国开设专卖店。Glenn Murphy曾告诉投资者想在中国开店的原因,是他到北京和上海旅行时,发现市场上有欧洲的H&M和ZARA、日本的优衣库(Uniqlo),却没有美国的服装品牌。
但直到2010年Gap在北京和上海开出专卖店,其零售业务才算真正入华。彼时,一线城市的服装市场上,2006年进入中国的ZARA,2007年进入的H&M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并掀起了中国第一波时尚热潮。
“Gap进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更何况它的产品并没有ZARA和H&M快,这对它的挑战尤其大。”前述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ZARA还是H&M,它们都来自欧洲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都不大,国内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必须走出去才能有影响力。反过来看美国,“整个的消费情况和中国类似,地大人多,光美国市场就够Gap扩张一阵子了。”该人士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从诞生后Gap集团的国际市场销售占比一直不高的原因。
时任Gap中国区总裁杨得铭也曾坦承,“我们不可能在美国再开1000家店了,新的空间肯定在北美以外。”他还坚持认为,2010年如果还不进入中国市场那肯定是错误的,但并没有“来晚了”一说。
其实,无论晚与不晚,Gap已经在中国走过了4个年头。庆幸的是,面对已经被对手占领的市场,它并未急于改变自身的定位和调性,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王竹用“稳健”来形容Gap在华的发展,“据我了解,这些年在大中华区的业绩一直很平稳,没有大起大落,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源于Gap对某些东西的坚守。”
谨慎前行
当典型的美式时尚代表Gap在中国市场遭遇欧洲快时尚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模仿,不趋同。用前述人士的话来说,“Gap实际上是蛮有自己态度的品牌。” 近两年来,服装流行的趋势基本上被ZARA、H&M这样的欧洲快时尚所左右,甚至这二者在中国已经变成口碑性质的品牌,成为很多服装企业学习的对象。而Gap从产品设计上并未人云亦云地朝着ZARA、H&M的方向去走,还是坚持用最简单舒适的方式来做自己的牛仔裤、卡其裤、T恤等这样休闲随意风格的服装。
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Gap现在的产品的确与主流有些距离,但“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Gap就坚持得很好。”当你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在跟随欧洲流行,“都在做紧身的、短裆、低腰牛仔裤,而Gap的美式休闲仍把宽大舒服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创始人Doris和Don Fisher在创造Gap品牌时候的初衷:让人们可以方便地找到一条真正合身的牛仔裤。
王竹的印象中,Gap在产品上一直都坚持这个理念,“合身、舒适是其最重要的追求,而不是看上去流行、时尚的低腰裤。”前述了解Gap的人士也承认,美式牛仔裤的版型要比欧式的好很多,舒服很多。
他相信在未来,随着大家慢慢地意识到“穿衣服是要做自己,让自己觉得舒服,而非简单地追逐流行的时候,时尚的概念可能被改变,或者是一种流行的回归,到那个时候再看Gap现在的坚守是不是有意义。”
另外,该人士还表示,“在快速反应方面,ZARA是15天,H&M是21天,而Gap是90天,它也从未强调过要变成反应更快、多款少量的品牌。”
在终端门店业态呈现方面,Gap大部分门店都在走集成式大店的道路。由于Gap提供的产品系列早已从最初的牛仔裤扩大到男装、女装、童装、宝宝装甚至孕妇装以及配饰和个人护理用品等方面,所以其单店面积大多在1000+平方米,希望成为“一个面向全家人的服装超市”。
据王竹介绍,这种经营方式在Gap由来已久。“起初Gap会觉得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很高,所以就考虑如何增加客户购买的深度。”但多位受访的消费者都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不太会在一个品牌店把一家人的衣服都买了,还是会有所选择。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品牌形象模糊。
然而,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在走大店集成店的模式,对此业界尚未有明确的观点。但Gap一直坚持这么做,“希望把产品做全。”他说。
此外,在入华品牌的选择方面,Gap也有自己的一套。斯密街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巴顿(James Button)曾公开表示,Old Navy如果入华会遇到很多对手。
的确,类似美邦、森马这样休闲服饰品牌和近两年转型时尚的晋江系运动品牌,都会成为其对手。在巴顿看来,中高端品牌Banana Republic则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利润率。但最终Gap还是决定先将Old Navy引入中国市场,因为柯伟杰认为这样做“难度最小,机遇最大”。
下一步Banana Republic何时入华,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Gap在华的每一步棋都很谨慎。”
前述熟悉Gap的人士表示,目前Gap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存在致命伤,只是因为大的市场环境变了,短期内可能受到挑战,“除非大环境一直持续到不适合它发展,否则对它来说不会有太大问题。现在这样坚持,当有一天美式休闲回归的时候,它的机会就来了。”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刘畅)
共2页 上一页 [1] [2]
Gap Inc.盖璞集团11月同店销售增长6%
Gap线下业绩下滑 联手Zalando扩展线上销售
GAP第三财季业绩低于华尔街预期
Gap三季度持续疲软 宣布改组管理层
快时尚Gap联手欧洲时尚电商Zalando 在华门店达百间
搜索更多: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