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锐减、人力成本与店租增加让商家失去坚持勇气
●从业人员预测“衰亡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虽然临近过年,但一度非常热闹的月历城,如今变得空空荡荡,生意冷淡。
手机可随身带,电子日历阅读方便。
红商网讯:“有其他产业的人都去忙其他产业了,只有我们还在这里坚持。”在广州白云的合城(国际)月历礼品城(下简称“合城月历城”)开档的黄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两年来,月历行业的元气一直没有恢复过来。据月历城商家反映,去年以来,在广州月历城经营的大多数商家流失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订单。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与店面租金却在不断增加,一些商家因此失去了坚持的勇气,直接结业。记者了解到,月历(日历、挂历)生意的衰落其实也跟电子产品的普及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月历城近80家商户仅剩26家仍在经营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元旦了,但日前记者来到素有“中国最大月历礼品城”之称的合城月历城看到,这里却是一片冷清。在月历城临近云城西路的20多家店里,只有7家月历店面开门经营。往年这个时候每家店面都有堆积如山待发运的月历,但今年除了少数店面里有少量货物之外,很多店面已经大门紧锁,透过店面的玻璃橱窗,记者发现店面里的物品已经被搬空。
仍在月历城坚守的老李1995年后就一直帮老板经营月历生意,“进入这个行业以来,看着它兴盛、走向衰落,现在看来衰亡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老李感慨地说,“从去年以来,这里不少商家陆续搬走了,从最兴盛的近80家仅剩现在的26家,实在令人唏嘘。”
“现在100单都不及以前一单的量”
来自温州的老黄在广州经营月历生意已经20多年,从零售每年赚几万元,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期几年间每年近千万元的营业额,自己也像其他人一样开了配套的印刷厂。“2012年以前,我们接的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大单,每年上半年设计好版样,中秋前基本上都有近千万元的订货量,中秋后印刷厂就开印,然后就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人送来老黄定制的月历电版,他拆开包装,一件件点验。在数十片电版中,记者看到大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地板公司、家具公司的版模。老黄拿起一片印有某保险公司的版模告诉记者,以前这样的大企业订货都在10万本左右,现在只是有需要的业务员零散订个几十份。“以前这些50、100份的小单都不做的,现在100单的量都不及以前一单的量。要不是顾及手下一帮人的生计,早坚持不下去了。”
转型艰难 商家或关闭展示门店
商家小林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拓展销路,很多商户都将产品摆上网,但网上月历大多要求个性化、高端的设计,而且也是小批次。“我们没技术,机器也跟不上。2013年我们也曾试过接入零售行业,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有月历城的商家告诉新快报记者,去年因为政策原因,很多商家亏损巨大,月历城的管理方只收商家们六折的租金,“但是今年的租金只打九二折,大家都负担更重了。”有商家告诉新快报记者,2014年有三分之二的订单量都不是在店面谈成的,如果月历城租金继续提高,他们或将考虑关闭展示门店以节省开支。
■知多D
日历种类
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日历等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消费者说
电子日历阅读方便更受欢迎
传统日历正慢慢淡出市场
或许每个70后、80后都能够清楚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本纸质的日历,但现在纸质日历正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纸质日历、挂历为何会发展到如此惨淡?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电子产品的普及是个非常大的原因。
刘先生是一位80后,在广州打拼已经近十年,三年前他刚买房。“小时候总觉得日历很神奇,每撕掉一张新的一天就会来临,有一次甚至为了想快点长大,一下子把家里一本新日历全部撕掉,为这事还被家人笑话了很久……”刘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后,各种日历越来越精致,但作用却很小,每次搬家都能翻出几本过期的。“后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钟表上、手机上都有日历,可以随身带而且阅读方便,各种纸质日历就在大家的生活中慢慢消失了。我的新家从来没挂过日历”。
申小姐是一名刚当妈妈的白领,相比传统的日历、月历,她更喜欢个性化设计的月历。几天前她刚花100多元买了一个特价个性月历套装。“几年前就很流行,我打算把小孩的照片当成月历图案,做几套送给父母和朋友。”虽然觉得比传统月历贵些,但申小姐认为还能接受。
去年刚退休的方阿姨则认为自己家有必要备一本纸质日历。“每次家里有什么大事情总习惯翻一翻日历,看看里面的黄历,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但她也表示不会买日历、台历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毕竟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在意以前这些传统了。
协会建议
月历行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心转型
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孔秘书长告诉记者,整个月历行业遭遇寒冬其实是国家政策转变所必然经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政府对行业作出政策支持很难,当一个行业不能从政策中获利的时候,它就应该考虑怎样适应市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甚至可以作为市场的开拓者,去开创新的业务。
孔秘书长表示,只有26家商家仍在月历城经营的数字应该是准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像月历城的商户一样悲观,月历行业也有转型成功的企业。比如艾派公司,它也是靠月历起家,后来引进设备之后增加了印刷餐巾纸、开发精品日历业务、开拓海外和国内高端消费渠道,现在发展就很好。”
他表示,传统印刷行业在2014年的营业额也没有出现下滑的现象,全省两万多家印刷企业全年产值与去年的数字相比,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波动,这说明,月历行业能不能转型成功还在于经营者的决心。
(来源:新快报 作者:王颖)
搜索更多: 月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