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直到中粮置地更名为大悦城地产,中粮系地产平台的整合似乎有了些眉目。
这个长期被质疑地产平台定位不清晰的中粮集团,旗下地产平台之间的兄弟博弈似乎从未停止过。
此次,中粮置地重金买下大悦城,是否意味着其与中粮地产之间的恩怨纠葛从此清晰了?同业竞争问题是否会就此消亡?
大悦城品牌整合待考
11月3日,中粮置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置地)发布公告称其将进行配售新股以及发行美元票据,以筹集资金收购大悦城优质资产。同时,中粮置地亦计划更名为“大悦城地产有限公司”。
此次交易,中粮置地预计将付出124.6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母公司中粮集团境外全资附属公司旗下的9个物业项目。
其中包括6个大悦城综合体项目以及位于北京的一个商用物业项目和位于北京及上海的两项物业项目中拥有的非控股权益。
根据市场状况,中粮置地计划筹集不少于50%交易代价的债务款项,剩余代价款项计划透过新股配售、供股等股权融资方式筹集。
若公司采取新股配售的方式融资,拟总共发行不超过6,229,892,686 股新股份,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股本的 65.66%。母公司中粮集团拟认购不超过 67.03%(等同于其目前持股比例)的新发行股份并在发行后拟持有不少于 51%的扩大后总股本,以继续保持控股股东地位。
11月11日,中粮置地发行8亿美元於2019年到期之有担保票据,年利率3.625厘,用于支付收购大悦城项目之部分代价。
不过,除开境外融资的约50亿元,中粮置地也仅凑到了收购大悦城项目的一半资金。 按照公告说明,中粮置地剩余的资金会通过新股配售等方式进行。
早在今年8月,中粮置地曾通过发行10亿新股的方式收购上海及三亚项目余下股权。虽然这种收购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任何压力,但会稀释股权。
如果按照之前收购的股价,剩余的50亿资金缺口大约需要再发行25亿新股。
而中粮置地在公告中称,为配合此次收购,其将发行不超过62.30亿股新股份。其中,62.30亿股新股份中41.76亿股将向中粮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得茂发行,占新股的67.03%。
公告透露,中粮集团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中粮香港及得茂间接于中粮置地约67.03%的已发行股本中拥有权益。而完成本次配售后,中粮集团将仍为中粮置地的控股股东,占股比例依然为67.03%。
在解释中粮集团认购此次发行新股中的41.76股时,中粮置地亦有提及,中粮股份认购事项为中粮集团作为其控股股东参与公司筹资安排的一种方法,旨在向本公司提供资金,并令其有机会在完成后维持其目前于中粮置地持有的67.03%股权。
同业竞争问题难以规避
不管最后收购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中粮此次收购的是一个非常优质的资产包,其开出的收购价格较今年6月重估的资产净值折让42.69%。
这一收购的进行也意味着中粮地产整合加速。从三平台竞争到双平台竞争,中粮旗下地产业务定位不清晰已经有多年。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香港上市平台中粮置地以外,中粮集团旗下另外两个平台中粮地产及中粮置业均以地产为主营业务,不过前者以住宅为主,并已在深交所挂牌,后者则以经营商业地产为主。
中粮集团网站显示,中粮置业旗下有约10个“大悦城”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及沈阳等城市,当中5个已开业,涉及总楼面约175万平方米,余下尚待开业的则涉及293万平方米。
自去年9月收收购福企业并在香港借壳上市以来,中粮第三个地产平台诞生,命名为中粮置地控股。自此,三个平台抢食的局面开始形成。
原本定位为商业地产的中粮置业迎来了中粮置地这个上市平台的挑战。香港上市之后,中粮集团将成都及北京的两项综合体项目、香港及上海的两项商用物业项目、北京、南昌及苏州的四项酒店项目、三亚的一项综合旅游项目及上海、三亚及成都三项拥有少数权益的项目都注入了中粮置地。
随后不久,中粮便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上海中粮置业100%股权,上海中粮置业的主要资产为上海中粮大厦,这一举动也被业内解读为中粮置地资产配置调整的策略之一。
“不管是卖资产还是资产重新整合,短期内,中粮不可能完全避免同业竞争的问题。”房地产业内人士严跃进告诉记者。“中粮内部几个地产平台当前的业务划分方法并不能完全将住宅和商业区分开来,比如有些地块规定配套建一小部分商业,如果由两个团队来操作,势必不太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正在整合的中粮置地来看,其旗下仍包含上海中粮海景壹号住宅项目。也就是说,如果不对住宅和商业做一个清晰明了的划分,在地产业务整合的路上,中粮集团依旧任重而道远。(网易)
中粮地产融资7亿开发项目 拟借道私募缓解资金压力
大悦城: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精细化运营?
中粮置地发行8亿美元票据 部分作为收购大悦城的费用
阿里联合天津大悦城等多家百货参与手淘双11
中粮置地拟更名 大悦城已成中粮商业胜负手
搜索更多: 大悦城 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