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居然之家雄踞北方市场,在北京处于老大的地位,却未曾想过连锁式的扩张,而其国资背景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直至2002年红星美凯龙携资本之力迅速崛起,将居然之家惊醒,开始连锁复制卖场。
近年来,居然之家为了和红星美凯龙竞争,不断跑马圈地,大肆扩张,其每年新增分店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1家,2006~2008年每年3家,2009年8家,2010年12家,2011年14家。
2013年,居然之家新开分店17家,深入到二三线城市,全国分店总数量达到83家,包括山东济宁店、河北沧州店、山西运城店、贵州毕节店等。其中,北京地区新增居然靓屋十里河灯饰城和居然尚屋酒店用品城。
而今年,这一数字变成25家。按照居然之家此前的计划,居然之家“目标是在2012年完成全部省会超过60家,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在2015年完成主要地级城市的布局,连锁店面数量超过100家,年销售额超过500亿”。
由于开店速度过快,2011年居然之家杭州店正式开业仅仅8个月后就“关门大吉”;同年12月18日,居然之家大东店在开业仅两年之后关店。在杭州店关闭时,每户损失至少30万元的厂商曾与居然之家杭州店管理方发生冲突,拒绝撤离门店。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卖场扩张过快,不顾市场饱和。以杭州店为例,2010年月星、欧亚达、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卖场先后进入杭州之后,加上其原有的本土卖场,其家居卖场总数已达到40多家,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远超当地市场需求。
在这样疯狂的扩张速度中,不仅家居卖场开始尝到超速扩张的恶果,甚至商家、经销商开始逐渐感到“跟不上”他们扩张的步伐。
“居然之家的招商情况没有前几年好,之前是抢着进去,现在是被扩张”,从事红木家具生意的张彦(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张彦表示,五年前,在居然之家开店还能挣钱,但是随着新店越开越多,根本来不及培育市场,也等不到盈利,厂家就被迫跟着商家南征北战,“新店越开越多,但是各地的消费能力有差异,生意越来越冷清,亏损的厂家也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居然之家采取捆绑策略,如果厂家不愿跟随商家扩张,就会在现有门店受到排挤或不公正待遇,因此厂家只好咬牙跟进。
这种模式下,由于居然之家是靠租金和管理费获利的,可以说是旱涝保收,但厂家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此前,多喜爱、我爱我家、优美家三大知名品牌的代理商已经表示,在利益受到较大伤害的情况下,将自己开店,放弃与居然之家所有形式的合作。
“轻资产”运营
在张彦看来,有媒体将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比作家电业的国美、苏宁,但是家居行业却鲜有海尔、格力这样的强势企业,因此在和家居卖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而每当家居卖场大战燃起,受伤的也都是这些厂家和代理商。
2007年,居然之家在西安开新店时遇到当地同行的抵制:只要签约进驻居然之家,在大明宫或中联家居的展位就会被莫名其妙调整位置,或者大幅上调租金。因此很多已经签约的经销商选择了按兵不动、消极怠工的态度。
居然之家随即展开反击,发布了软硬兼施的“反封杀令”:凡未进入居然之家西安店的品牌,北京各分店合同到期后月租金上调50元/平方米,外埠各分店(太原店、重庆店、沈阳店、武汉店和呼和浩特店)合同到期后月租金上调20元/平方米;对10月1日之前已经进入居然之家西安店但因这次受同行“封杀”而撤离的,视同自动放弃与居然之家的合作,居然之家全国各分店一律将该品牌予以清场。
2008年同样的故事在济南开新店时再次上演,更是和同行红星美凯龙争霸时,时常上演的好戏,只是让厂家和经销商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居然之家还有一个隐忧,与红星美凯龙自建物业、直营兼加盟的发展模式相比,居然之家一直坚持租赁物业,“轻资产”运营。
而且和获得数轮风投的红星美凯龙不同,国企出身的居然之家一直比较警惕外部资本的进入,且尚未上市。加上其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其并没有商业可供抵押实现融资,绝大部分的收入仅依靠店面租金以及管理费。因此外界质疑,对讲究资金快速周转,快速回笼的零售行业而言,居然之家具备如此庞大的运营与扩张成本吗?
“一旦扩张过快或被经销商抛弃,招商不利,居然之家就会陷入资金困境”,最后,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薛胜文表示,目前行业竞争激烈,电商也对家居市场有所冲击,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也呈现明显下滑的态势,家居连锁卖场加速扩张的步伐应该有所调整,适当放缓扩张的劲头,深耕已经进入的区域,做好连锁店人员、资金管理,降低风险并积蓄未来发展的潜力。
(时代周报 记者 赵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居然之家汪小康:传统家居企业O2O要四个统一
青岛浮山后居然之家落户双峰商业广场 拟明年开业
青岛浮山后新增大型购物中心 还将建居然之家
辽宁大连居然之家金三角店前日开业 总建面6.7万平米
居然之家大连金三角店开业 预计年销售3.5亿
搜索更多: 居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