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投资折戟
其实,方便面增长乏力,在市场中早有体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方便面的销售规模为480亿元,至2011年销售规模达到500亿元,经过7年的发展,仅增长了20亿元。对于这点,白象食品也早有体会。
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白象食品在筹备上市之初,就考虑到了方便面行业面临的问题,利润趋薄,增长困难。因此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白象食品投资了多个行业,包括饮料、鲜面食以及保健食品等等。其中对鲜面食行业的投资是白象食品投资记录中最大的一笔,也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笔。
2011年3月,白象食品董事长姚忠良,原来为可口可乐、健力宝等效劳后被白象食品挖走做执行总裁的蒋兴洲等人在北京成立北京阳光金穗投资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1001万元,一般经营项目为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企业管理。
半年之后,北京阳光金穗出资500万成立河南阳光金穗,主营福喜馒头、面条等。该项目当时的商业模式为主食专卖连锁店,店名为福喜面食工坊。主要售卖鲜面条、馒头、饺子皮、馄饨皮等面制品,以及调味品等。
白象食品内部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投资阳光金穗之前,白象食品还曾专门聘请著名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做了一个面食行业市场调查,调查范围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一线、二线的9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鲜面食有3000亿的市场。
罗兰贝格此次调查的依据是从各个城市的面粉加工厂获取每天面粉的销量,然后根据制作馒头、面条等的用量与面粉使用量的比例计算面食每天的产量。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让白象内部十分振奋的消息,当时内部讨论,甚至预想过等福喜面食工坊做成功之后,将这一块单独分拆上市。”郭潇说。在白象食品,郭潇是最先加入福喜面食工坊项目的,职位是市场开发。
当时的职工会议上,姚忠良和新加入的蒋兴洲都在不断地激励员工。他们把福喜面食工坊定位为高端鲜面食,并采用统一生产、包装、配货、全程冷链配送。
“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价格比正常面食高一些,毛利在40%。”郭潇说。
但是开了几家直营店之后,他们发现基本全部亏损。
“每家店日销售额达到400元,才是盈利平衡点。但是当时大部分店的销售额不足100元。”他说。
不过,白象食品此时并没有总结亏损的原因,而是在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坚持召开招商加盟会。白象食品对从河南省各个地市前来一探究竟的商户宣讲未来三年的计划:到2011年底,福喜面食工坊的加盟店在河南省范围内实现覆盖,到2012年,将触角伸向河南周边省份;到2013年会选择种植基础较好的10个省份进行扩张,届时福喜面食工坊将遍布全国15个省份,加盟店将达到5000家。
然而,要在全国开5000家连锁的设想没有成功。郭潇说,第一批加盟店开起来之后,大概有200多家,福喜依然几乎没有盈利的店面。
“当时大家压力都非常大,已经投入了太多资金和精力,可就是不盈利。”郭潇表示。当时他跟蒋兴洲走得很近,经常看到他半夜12点还在加班。一次他看到公司传真单上,全是来自各个地市的白象方便面的负责人打过来的款项,每个都有几百万。后来才知道,公司是调用这些款项来弥补福喜店面的亏损。
2012年10月前后,蒋兴洲离职。郭潇记得他走之前对所有员工说了一句话,“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该为自己考虑了。”蒋兴洲投入太多精力,但当时福喜加盟商们已经开始因为亏损陆续关店。
“想从河南起家,开到全国,结果没有走出河南。”郭潇表示,“现在总结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公司高层选错了试验的城市。高端面条应该在一线城市的社区便利店开,在郑州,目标消费者比较少。”
8月14日,福喜面食工坊市场部经理杨金丽告诉新金融记者:“现在福喜仅剩6家直营店。不过转变了经营方式,就是开始在商超和小区菜市场铺货。”
“成立福喜的初衷是公司在寻找潜在的利润增长点,现在去衡量福喜成不成功还不是时候,因为我们还在摸索中前进。”白象食品媒体负责人表示。
新金融记者 孙瑞丽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白象食品集团全程支持圣火上珠峰登山队登顶 搜索更多: 白象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