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
在中国零售市场,永辉超市不缺口碑、不差机会,唯独缺了这么点现金流。
“从目前看,永辉超市是‘无奈’大于‘野心’。因为其扩张计划是需要大量现金的,已签约但未开业的门店数多达140家,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实现开业,那么便意味着极大的资产负债率。”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永辉超市是需要这笔钱来“补血”的。
从永辉超市披露的相关细节来看,缺钱一说有迹可循。
截至去年年底,永辉超市已开业门店数量为288家,已签约未开业门店数量为140家。未来3年的开店计划是平均每年新增60家门店,未来3年新开店总数不超过200家。若以每家门店需要3000万元的前期投入来计算的话,那么永辉超市每年在门店拓展方面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就将达到18亿元。而截至2013年年底,永辉超市的库存资金总额仅为18.9亿元,资产负债率却高达54.4%。
永辉超市今年的开店计划是40-50家,但上半年的开业数字仅为12家。想要实现既定的全年目标,永辉超市下半年的任务可见不小。此外,旧门店的改造、O2O业务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化的升级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等任何一个方面,无不围绕着“钱”字打转。
当然,这桩“婚姻”带给永辉超市的并不仅仅只是这近57亿元的现金而已。
一方面,牛奶有限公司有着先进的零售行业经营管理经验,这对永辉超市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控的加强多多少少有所帮助;另一方面,牛奶国际在全球采购、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开发等多个方面有着不错的领先优势,这对于永辉超市打开国际视野、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等有着较大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面子”的挽回以及对公司挑伙伴眼光的正名。
在牵手牛奶国际之前,永辉超市刚刚经历了原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唯一外资发起人民生超市减持全部公司股份。要知道,限售期过后就开始频频减持的民生超市不仅给永辉超市的股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同样也给其带来了“面子”上的难堪。
在中百集团的问题上,永辉超市也经历了从咄咄逼人到暂时哑火的转变。在先后3次购买、增持,一举成为中百集团第二大股东,并放言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中百集团股票可能性之时,永辉超市遭到了中百集团控股股东武汉商联的强势反击。
而在人人乐的投资上,永辉超市更是全面落败。本打算既做财务投资又做战略部署的这桩生意,最终以业务交流没动作、财务投资没收益,甚至更是亏损了近1000万元的惨况收场。
“意外”伤害
不过,强援的引入,也带来了“意外”的伤害。
由于筹划与牛奶有限公司的合作,永辉超市于8月7日进行了紧急停牌。在停牌公告中,永辉超市明确指出,这是为了“保证信息披露公平”、“维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
但戏剧性的一幕是,在永辉超市此前发布的一条公告中显示:“公司于8月6日接到副总裁谢香镇通知,其因手机不慎操作于 2014 年 8 月 5 日以 7.42 元/股的价格一次性误买入公司股票 27.1 万股。”
事情的处理方案是:因该买入行为处于公司 2014 年半年报窗口期内,谢香镇表示上述误操作所购入股票于 6 月后至公司 2015 年半年报前卖出,如有盈利归上市公司所有。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是:11日晚间,停牌多日的永辉超市发布了与牛奶有限公司合作的相关事宜;第二天,股票复牌,开盘不久便出现涨停,当天报收8.04元。以此推算,停牌前的一次“误操作”一日浮盈竟达到了近17万元。
“5日‘误买入’、6日向公司‘汇报’、7日停牌、12日复牌、涨停,大多数人的反应一定都会是一箩筐疑问:时间是不是太‘紧凑’了?公告发布得是不是太‘及时’了?巧合是不是太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此事留给外界的想象空间很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永辉超市的未来变数 或将被收购 常州武进区永辉超市结账给白条 涉偷漏税? 永辉超市高管精准“误操作”或涉嫌内幕交易 永辉超市“去汇丰”引入牛奶国际资本背后猜想 永辉超市引入牛奶公司资本图谋:改变低端定位 搜索更多: 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