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慢慢变老
宝洁初入中国时,曾首推 “二合一”洗发水,以“一边洗发一边护发”的全新概念成功撬动洗发水市场,
但面对消费者市场越来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在欧莱雅、联合利华以及一众国内品牌等竞争对手在细分产品层面上都不断推陈出新之时,宝洁却似乎在长期发展中渐渐失去了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神经。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欧莱雅耕耘男士化妆品数年之后,宝洁才开始推出旗下OLAY玉兰油男士护肤产品。尽管宝洁旗下品牌汰渍和碧浪的洗衣液在美国推出多年,但直到蓝月亮完成对洗衣液市场的消费培育后,宝洁才姗姗来迟引进中国。
而在相宜本草、自然堂等国内本土品牌已经将“草本”、“天然”等护肤概念炒热带旺,新鲜劲已经消失殆尽之后,宝洁方迟迟推出全新护肤品品牌“东方季道”,这也足足比中国本土的草本植物品牌晚了5年时间。没有及时制定产品战略应对市场的转变,宝洁错过了市场良机,堪称是致命的失误。
此外,缺乏创新同样成为宝洁持续高速发展的短板。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宝洁一直是消费品行业里的标杆,它总是擅长创造出美妙的新产品,以独特的方式营销,并毫无疑问地获取利润。
最近几年中,除了飘柔、海飞丝、佳洁士、玉兰油、帮宝适等这些消费者熟悉的老品牌还在苦苦支撑外,消费者几乎很少能看到宝洁成功推出新面孔。资料显示,与前10年相比,宝洁自我创新项目缩减了50%。同时,宝洁内部新品推出流程缓慢,愈发不适应于变化越来越快的消费者口味。
过去几年来,前任CEO麦睿博的战略似乎更倾向于在更多的新兴市场以及向更广的领域扩展业务,宝洁原有的一些品牌和市场却没有守住,甚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护肤品、彩妆领域,宝洁难以与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一拼高下,在肥皂等家用洗涤品领域,联合利华的攻势则让宝洁无法高枕无忧,与此同时,宝洁还要面临本土品牌的崛起和夹击。
内忧外患之下,宝洁的市场空间被极大压缩。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已降到了19.7%;在洗衣粉和肥皂品类中,中国本土的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的产品市场份额已达27.6%,宝洁仅占7.6%。与此同时,欧莱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9%提高至2013年的15%,而宝洁护肤品占有率不到10%。
如今,再度出山的宝洁掌门人雷富礼已经为宝洁敲定了全新的经营战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生产效率。雷富礼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宝洁将通过精简公司,收缩战线,让过于臃肿庞大的宝洁回归盈利能力强的核心业务来提振销售的增长。壮士断臂的无奈,或者能为宝洁换来一个崭新的开始。(中国化妆品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宝洁急速瘦身存矫枉过正隐忧:失去大量潜在机会 宝洁拟放弃百余品牌 激进措施为争市场份额 宝洁“瘦身”:砍掉一半品牌能否实现突围? 宝洁壮士断臂拟淘汰100个品牌 或致50%裁员 宝洁计划剥离超过一半品牌 搜索更多: 宝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