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写在前面的话:曾经有位台湾政客说,她不会为了吃到香肠而自己养一头猪。现在看来,万达广场确实是王建林为了吃到香肠而豢养的一头猪,只不过他现在胃口变得巨大而多元,香肠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
不久前,一则“万达部分新项目不再设百货主力店”的信息在业界流传,爆料称涉及北京延庆、东莞大朗等项目。这一信号被多数人解读为万达“抛弃”百货业态,万达百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王建林不会放弃万达百货,因为万达百货上半年收入111.3亿,首次完成了既定目标。
作为万达旗下零售业态,万达百货上半年可谓遭遇坎坷。不但在年初进行上一年度总结的时候被王建林点名批评为万达旗下唯一一个没有完成业绩的子公司,就连其总经理也因此而被罚下课。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随着万达广场的运作成熟以及万达这个品牌逐渐被业界认可,万达百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功成身退”了。因此,在当下讨论万达广场的去留问题意义不大。
万达百货的前身是万千百货,创办的初衷便是配合万达广场招商和住宅的销售。这样的定位使得它无法像正常的百货店一样去选址、招商、运营。甚至可以说,在万达百货经营很多年之后,业界都并没有将其视为正规的百货业态。
定位尴尬使得万达百货的经营者颇为掣肘。比如,百货业理想的选址都是在核心商圈,而万达广场为了拿到便宜的地块选择较偏僻的地段,美其名曰“城市副中心”。作为主力店,万达百货不得不跟着入驻,这就给其经营带来困难。
一位商业地产界人士跟我说,一些选址偏僻,客流稀少的万达百货为了招来品牌入驻,甚至不惜补贴装修甚至直接返利给品牌商。这就是所谓万达集团“输血”供养万达百货,直到2012年。
客观来讲,从万达百货创立至今,作为一个商业地产的“配角”,它坚定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牺牲了自己,填补了万达广场。可以说,没有功劳亦有苦劳。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建林不这么想,这位作风强势,崇尚军事化管理的企业家只看结果,指标就是一切。
因此,当去年未能完成指标的时候,万达百货自然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在各地万达广场招商完毕,配套的住宅销售情况稳定,万达品牌逐步稳固的时候,万达百货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昔日供养在花盆的盆栽要被“转型”为栋梁之才,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从万达百货高层频频流动中可见一斑:2011年8月,原万达集团招商中心总经理张华容出任万千百货(万达百货前身)副总经理一职,工作不到两个月,便于同年10月离职;2012年5月,原金鹰商贸副总裁苏杰担任万达百货常务副总经理,四个月之后便传出离开万达百货的消息;2012年9月,原万达百货常务副总经理赵润涛离职;不到三个月,孙靖寰的前任,原万达百货总经理丁遥也接踵离开。
上述离职的职业经理人在业界均是有能力、有口碑的(否则万达也不会高薪挖过来),如果个别职业经理人离职可视为双方磨合问题或者说经理人自身的适应能力问题,而当一大批职业经理人频繁流动的时候,这时候是否应该检讨整个系统或者老板的问题呢?
7月17日,王建林在作万达集团2014上半年度工作报告的时候虽然对万达百货提出了下半年收入149亿元的要求。但从整个工作总结的重心来看,王建林已经志不在此。根据其工作报告内容,万达集团下半年重点要做的几件大事,一是投资几十亿成立电商公司;二是注册成立金融集团;三是推动公司上市。
可以看出,从万达集团的全局出发,万达百货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随着百货业购物中心化的趋势加剧,万达百货与万达广场之间自身就存在功能上的重合。因此,万达百货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曾经有台湾政客说,她不会为了吃到香肠而自己养一头猪。现在看来,万达广场确实是王建林为了吃到香肠而豢养的一头猪,只不过他现在胃口变得巨大而多元,香肠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来自:第三只眼看零售)
万达下半年工作部署出炉 将力推上市并成立金融集团 万达百货已完成历史使命 争议去留意义不大 旅游地产业绩上半年普涨 万达文化上半年收入140亿 填补银川商圈空白 银川西夏万达广场近日开业 全球商业的中国范本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全解读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