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12点半,正是用餐高峰,北三环太阳宫桥西北角的百盛商场内却冷冷清清。7层的渝乡人家店铺里食客寥寥,大部分的座位都空着,坐着直梯下到一层,其间竟没有一次停顿,一层正对电梯的化妆品专柜里,4个售货员正在聊天。
百盛门店资料图。东方IC供图
红商网讯:7月初,东四环大郊亭桥下的百盛商场贴出一纸“停业通知”,突然宣布商场装修升级。这一变故,不仅使百盛集团近2年来的闭店数达到七家,也宣告了“百盛闭店风波”正式从济南、宁波等二线城市蔓延至北、上、广等核心城市,曾经在国内叱咤风云的外籍百货品牌,如今却深陷经营困局,百盛究竟怎么了?
昨日中午12点半,正是用餐高峰,北三环太阳宫桥西北角的百盛商场内却冷冷清清。7层的渝乡人家店铺里食客寥寥,大部分的座位都空着,坐着直梯下到一层,其间竟没有一次停顿,一层正对电梯的化妆品专柜里,4个售货员正在聊天。如果百盛内的情况是“冰”,一条两车道马路相隔的爱琴海购物中心确是“火”得很。购物中心4层的外婆家门外,等座的消费者已排起长龙,排号已经到200多。商场二三层不少服装专卖店内正在促销,挑选夏装的顾客络绎不绝,而想乘直梯上下则需等上不少时间,因为电梯在一层就已满载。
没有客流、没有体验活动、难敌竞争对手又转型缓慢。打拼了20年的百盛,正值“壮年”时遭遇着一场生存危机。
追问一:联营模式走到尽头?
“店里工作日基本没客人,周末人也不多,而且整个一层都是这样。”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陈倩(化名)位于百盛太阳宫5层的鞋店时,她正无聊地玩着手机,对于这样的情况,她已经习以为常,“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是这样,顾客一下就少了。”
一年多前开始,商场就进入“冷清期”,即便是周末,从一层化妆品专区向上,整个商场里都空空荡荡的,不少服装店虽然挂着促销的广告海报,但店中却并无顾客。
“从2012年开始,百盛的销售额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因为电商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百盛摊子铺的太大,联营模式走到了尽头。”曾经就职于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多年的一位职员对百盛衰落有着自己的见解。
自1994年,百盛复兴门店开业,凭借着各种优质品牌迅速俘获了北京消费者,也一度成为北京百货商场的标杆店。自此百盛开启了急速扩张之路,以平均每年3家店的速度,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跑马圈地。
百盛的官网显示,目前在中国23个省(直辖市)37个城市拥有57家门店。如果在中国地图上,有百盛门店的地方标上红旗,则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片红灿灿的景象。与门店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惨淡的业绩。去年,百盛交出了上市九年来的最差成绩单:净利暴跌58.4%至3.54亿元。今年一季度,百盛同店销售下降8%,净利同比下滑34.3%至1.5亿元。
“如果百货行业如2010年以前那样红火,那么百盛的迅速扩张无疑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但一旦行业不景气,扩张的反作用就会凸显并反噬。”这位职员告诉记者,和所有的传统百货企业一样,百盛也走的是联营模式—选择位置较好的地点建设商场,整体租赁,按照传统百货的品类布局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进行招商,按照扣点或者固定租金的方式获取收益。然而,在电商冲击以及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种模式逐渐走到了尽头。
“现在京东、淘宝、当当这些电商甚至不惜补贴租金来引入品牌,品牌商已经不愿在付出高额的租金了。”这位职员坦言,从去年开始,不但商场的人流量开始下降,品牌商也开始流失。而为了保证商场一定的收入“业绩”,留守品牌的扣点会更高,而这又会加速品牌商的出逃,品牌少、选择少,消费者也没了进商场的兴趣,客流再次下降。
据了解,百盛与品牌商的扣点在30%上下浮动。除抽成费用外,品牌商每月还需缴纳电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广告宣传费等。如果遇到商场活动需要品牌商配合,还将有额外费用产生。开业仅两年的百盛太阳宫店,日前就因业绩欠佳致部分鞋类品牌撤离。联营模式之下的百盛似乎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共2页 [1] [2] 下一页 百盛等4大百货商半年在山东关店数十家 百盛等四大百货商上半年在山东关店数十家 百盛部分品牌商合同缩至半年 淡季撤旺季归 重庆南坪百盛美食新天地昨日开业 面积达4000平方米 百盛暂时关闭北京东四环店 曾是百货行业标杆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