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只有改变
其实,早期由于业态不够丰富,品牌不够全面,区域性商业并不被看好,高新区一家商场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商场为了能在开业之后尽快带动业绩增长,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收效甚微。而在万达广场,每逢到了周末,广场负一楼的服装门店却生意寥寥,附近一些市民向记者表示:“能选择的种类不够多,价格也不如观前便宜,我们更愿意到闹市区,选择性更强。”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区域性商业里混迹的策划者们深知这一点。为了让商场的业绩得到市场认可,能做的,只有紧紧跟随消费者的脚步,天虹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近两年,天虹紧跟时代发展,先是与腾讯合作,国内百货上市企业中首个推出微信服务号,并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组成微信客服团队;紧接着又开发出“天虹微店”APP,“为的就是结合如今的科技发展步伐,让客户有更好的购物体验。”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营销部营销总监章利林说,“电商的到来的确给传统百货业带来了冲击,唯有变化,才能应对市场需求。”
章利林告诉记者,天虹的自身定位是服务2-3公里半径内的居民,“区域性角色的扮演很重要。”因为前期推广了会员系统,该商场不断深入研究该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及变化过程,“我们对所有品牌制定了淘汰制,当然,并不是排在最后一名就会遭到淘汰,我们经常性地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客户的回访,我们会了解哪些品牌的口碑出现问题,结合业绩的表现,我们会对品牌或柜台位置进行更换,为的就是给消费者带来持续贴合需求的商品。”
不仅如此,天虹还频繁举办促销及互动类活动,并开始将产地直采和商场自营纳入到营运当中。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还按照以往的商品布局,肯定与时代脱轨,”章利林介绍道,经过他们团队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与商品的产地直接对接,进行商品自营。“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同时,因为省去了中间转换,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也会下降很多,线下体验感也大大增强。”
不断变化的区域商业还有新苏国际购物中心。邹蕾告诉记者,目前,新苏国际拥有250个百货品牌,餐饮和特业的品牌总量也有15个,“很多品牌或业态都是在后期不断调整中新加入的,比如美甲,同时,我们把家庭亲子活动不断做大,‘五心儿童乐园’就是其中很好的范例,通过大量的活动,增加商场和消费者的粘合度。”而因为区域定位准确,这家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场近两年的销售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去年我们还被周大福授予最具潜力商场称号,主要是因为进场之后,周大福柜台每个月的营业额都保持增长,这与我们策划线下活动并调整商品档次有密切关系。”目前,该商场的客单价已经上升至500元左右。
融入生活配套将市场策划做到极致
对于区域性商业的优势,邻瑞广场的管理者深有感触。为了在湖东占据强有力的优势,邻瑞广场甚至把社区卫生所、民众联络所、阅读室、健身场所等加入到广场配套中,策划主管仇乐兴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每周都会有专业团队对广场内的业态进行市调,包括现场消费数据和消费者需求调查,“我们会将所有的市调数据进行汇总,并研究得出消费者现在需要哪些商品和服务。”仇乐兴说,“以3C产品为例,前期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顾客都表示希望有苹果手机的进驻,后来我们就引进了‘酷动’,取代了之前一家饰品柜台,事实证明,改变是正确的。”
不仅如此,邻瑞广场还花费大量财力组织线下活动回馈消费者,“前些日子,市民消费每满99元我们就会送上一张电影票,因为门槛低,这个活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都是一家人前来,买了东西之后就可以免费看电影。”仇乐兴表示,既然在这个区域定位成家庭型的购物中心,就要将配套服务做到极致。
必然还是偶然?
市商业联合会会长谢锡良认为,一个城市的商业结构可分为三类:市级商贸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从以往的不被看好,到如今业绩的持续增长,应该说,区域性商业用成绩证明了自身迎合时代需求后的市场潜力,“这可以解读为消费市场的分流,也可以被看做城市商业多中心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谢锡良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城市的商业体都遇到了发展瓶颈,能够在这个时候变化,无疑是利好表现,“像人民商场、泰华商城这些商贸中心的老牌百货都在不断变化,更不用说区域性商业了,当然,有变化,自然有收获。” (姑苏晚报 记者 何兵)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