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前董事长宋林落马、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管、整合多间药企的计划可能由集团整体上市取代。多日来,接二连三的“新闻”将华润推到了风口浪尖。翻阅华润近80年历史,这家拥有红色背景的庞大央企似乎从来没有如此“高调”地曝光在公众视野。作为一个多元控股集团,在这个万亿的资本帝国迈向100年的路途上,我们试图剖析整个华润的“前世今生”,也许只能窥见冰山一角,但希望这能够成为一个企业成长、资本运作、央企转型的珍贵样本。
红色渊源:76年的老央企
与大多数央企不同,华润集团的总部不在北京,甚至不在内地,而是在香港。在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的华润大厦,背靠着大鹏展翅形状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并不起眼。
这家在港业务不足5%的央企,坚持将总部留在香港,这一点,人们并不奇怪。它的前身“联和行”于1938年在香港成立,旨在接受和保管各界抗日捐款和物资,为抗日根据地采购军需物资及药品。这奠定了华润未来76年显赫的红色身份。
华润改为现在的名字是在1948年。“华”代表中国,“润”取自毛泽东的字“润之”。钱之光任首任董事长。
当时,与联合行一并在香港创立,同样具备红色使命的还有广大华行、五丰行等。联合行吸收了所有其他由共产党在港创办的商号,改组为“华润公司”,成为今日华润集团的雏形。
解放战争时期,华润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1948-1949年期间,华润分四批将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爱国华侨安全送至解放区,他们随后北上,参加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华润迎来自己第一次重要转型,在1952年被指定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划归中央贸易部管理。时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新政权,中国的贸易伙伴局限于苏联和几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正是通过香港这扇大门,中国才打开了通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通道。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华润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保证香港市场供应,协助内地制订对港及海外出口计划、扩大出口,衔接货源并建立销售网络,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进口内地所需商品,赚取外汇。
改革开放之后,华润逐渐丧失“总代理”特殊地位,迎来自己的第二次重要转型,开始尝试实业投资,涉足零售、房地产、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代理贸易也转向自营贸易。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华润开始接触资本市场。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中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让华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也让华润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企业,光是战略板块就包括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医药以及金融。
目前,华润96%的资产已经上市,集团整体上市正在提上议事日程。 共2页 [1] [2] 下一页 华润集团进入“后宋林时代”:傅育宁空降 人事地震或来袭 傅育宁空降华润难免人事地震 宋林案或牵出更多人 华润系高端超市:到2016年Ole和blt将达80家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任华润集团董事长 深圳龙华九方购物中心9月开业 华润V+等进驻 搜索更多: 华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