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房”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了解到,三联运营这家24小时书店一年纯粹的投入需要200万元左右,不过,对于三联韬奋书店而言,这其中100万会来自国家免税政策为其增加的收入,另外100万元是需要三联书店自己承担的成本。
1996年,三联书店与香港三联合资成立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前身是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
书店创立最初的一到两年,收支基本持平,但在接下来的10多年都是亏损。2009年,亏损已达2286万元,除自身生存难以为继之外,同时对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的利润也有所影响。
知情人士称,在最难的那几年,书店只是向三联书店交些象征性的租金,也就10万元左右。
2009年年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酝酿整体上市,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作为北京三联书店的一部分被打包到上市公司中。根据上市需要,2010年,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进行改制,香港三联退出后,三联书店成为独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店名也更名为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有限公司。
改制后的书店进行现代企业化的管理,同时,书店将二楼出租出去,这样就有了每月几十万的纯利。
2011年,书店终转亏为盈。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三联韬奋书店全年销售额达1100万元,同比增长10.29%,其中网店销售12万元,团购增长了130%。
“深夜”转型能否成功?
2011年,三联韬奋书店转亏为盈的同一年,拥有17年历史的北京著名独立书店风入松贴出了停业通知、上海季风书店也传出关闭的消息、光合作用书店因资金链断裂暂时关张。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十年中,近五成民营书店倒闭。
随着数字化大趋势的来临,实体书店将会走向何方已成为业界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话题。
数据显示,近几年,随着文化消费的增加,实体书店图书销售仍是增速,保持在20%左右。而目前线上图书零售占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不少于30%的份额,增速在35%以上,每年增加9%的市场份额。
在线上线下的剧烈碰撞中,三联韬奋书店“人文社科类”的定位(书店此类图书占到60%~70%)使其同样受到冲击。
2011年,三联韬奋书店共卖出36.44万册书,但每本书的利润不到一元。
尽管在艰难时期,传统书店仍可以享受一些政策优惠,但转型的压力在越变越大。
中国出版集团给三联书店的压力也很大,每年销售收入和利润要增长10%以上,这就意味着转型已成为传统书店与出版企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三联韬奋书店也有网络销售店,但更多是辅助作用,销售额所占比例非常小。
相对于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业内人士认为,核心还在于内容的生产、市场的细分与精准的定位。
2012年三联书店恢复邹韬奋先生在80年前创设的“生活书店”出版品牌,出书范围包括人文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和实用生活知识类图书。
社科人文类图书本身在出版领域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三联书店是此类图书的重要出版社。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一半左右的此类作品出自三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程虹翻译的四本作品(《低吟的荒野》、《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也由其出版。
“就书店而言,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文化地标。不过,现在总理突出了‘精神地标’,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张作珍表示。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被批违背零售业规律 三联书店通宵营业被批违背零售业规律 三联书店24小时试营业首日:夜间销售额1万4 济南三联书店关门 撑过18年难敌电子商务 三联书店:书店在“不盈利”中被逼消失 搜索更多: 三联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