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表面上看,改造后的大众书局更接近诚品书店的格调:类似于一个适宜驻留的公共空间,书籍、讲座、咖啡、礼品一应俱全。店内营造一种老上海石库门的氛围,图书种类也从以前的“大而全”逐步迈向了“专精”。“种类减少了50%,把原来没有多大价值的剔除出去了。”董谌谞说。据他介绍,现在大众书局的每一家店都有了不同的主题,比如,美罗城店引入了电影主题,而乐城店则是女性主题。
大众书局自2003年开业以后的改革,大致体现出民营书店在经营思路上的变迁。“我们原来在江苏有南京书城、扬州书城、徐州书城等等,都是超过4000平方米的大店,现在则渐渐地做中小型的书店。大而全的路已经走不下去了。”董谌谞说,“民营书店做小、特、精,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经营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
“我们的沙发和星巴克是不一样的,快速消费场所的座椅都比较硬,不会有舒适的体验。”字里行间总经理陈绍敏在最近的一次公开会议上说。步入这家书店,人们很难说这是一家书籍环绕之中的咖啡厅,还是一家可以提供咖啡、创意礼品和文化讲座的书店。作为一个多元化空间,舒适度是这里的经营者尤为看重的。
“字里行间定位之初,我就思考它应该是一个有着怎样气质的书店。我们认为,书店必须是亲民、朴素、温暖,而且要有人文气息。”陈绍敏说。
而空间的亲和力落到实处,就包括舒适的沙发、书架的选择、装潢的色调、服务员的语言方式等细节。在该书店的企划经理芮淑君眼中,字里行间是体验式的场所,追求的不是“翻台率”,而是要用书店整体的格调留住读者。“我们要的是慢,而不是快,读者在书店待的时间越长,他们累计的消费就越多。”她对本报说。一个典型的情况是,一名读者来到书店点了饮料与点心,坐下来安静看会儿书,最后在买书的同时带走了几件小礼品。但这样的消费路径基于一个前提,作为一个复合空间的书店必须从物理条件到服务上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
南京先锋书店则着力于在文化创意产业上作拓展。先锋书店从2008年就开始做文化创意产业。这家书店在全国都设立了代工厂,可以实现创意礼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据先锋书店老板钱小华最近在一次会议上的介绍:现在这样的创意产品已经占到书店销售收入的四成,利润则占据半壁江山。同时,先锋书店也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合作,开办了和当地旅游主题相契合的书店。
专注卖书
北京的万圣书园和上海的季风书店,都是人们谈论民营书店时必然会提到的老店。在上海,许多文化人时不时要去淮海路的季风书店消磨时光,这样的书店往往与一批人的精神记忆相关联,只要书店在,人们就能在这里寻找到曾经的感觉。开在北大附近的万圣书园更是得到诸多学者的尊重。“万圣不仅巷子深,而且门槛还高。要买书先得登上一个小平台。万圣好像还有点傻乎乎的理想主义,有时会按自己的理念做点跟生意无关、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对这家书店的评价很能说明它在人们心目中所具有的格调。
2013年,季风书店由新股东接手之后,不仅安了新家,也开始走向了多元经营之路。生态农产品、文具、咖啡都在书店里冒了出来。反观万圣书园,除了醒客咖啡,书店里并没有其他的经营项目。也许正因于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万圣书园被几位业内人士视为一个“例外”。
“我不认为这样复合经营是唯一的路。万圣这样的书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董谌谞说,“单一化经营也要看怎么卖法,不能说现在关掉的都是单一经营的,我们就认为单一经营的做不下去了。”
与万圣书园同样专注于卖书的还有北京五环外的读易洞。这家社区书店位于一家饭店后厨的走廊后,环境并不加分,但却与周围居民保持着很好的关系。7年经营令店主夫妇做出了名气。许多人慕名而去,想看看这70平方米的空间如何抵抗喧嚣的潮流。
董谌谞也曾经找到这家小书店考察,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他们选书选得很好,大都是店主自己喜欢的书。”同时,相比一般的书店,读易洞这样的社区书店承担的店租压力也相对更小。“租金的多寡确实非常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经营模式是不是做得好。”他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位民营书店负责人都阐释了自己在多元化经营大前提下所推崇的经营模式。刘苏里则几次说:“我不认为诚品对大陆有借鉴意义,据我所知,全世界也独此一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行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被批违背零售业规律 三联书店通宵营业被批违背零售业规律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试营业 称赔钱也会坚持 三联书店24小时试营业首日:夜间销售额1万4 三联韬奋书店将全天候开放 前期投入达300万元 搜索更多: 三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