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万科的“事业合伙人”改革推进得非常快,3月28日,万科便对外宣布目前已在着手准备建立项目跟投制度,同时员工也可以持股成为项目合伙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万科已有一线公司和项目在着手制定进行跟投制度的具体方案,预计一到两个月会有第一批落地,预计最快也要到下半年开始实施。
这项被称为万科十年来最重大的变革的“合伙人制度”收获的并非完全是喝彩,这项改革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质疑,在万科内部也并非所有高管都赞成。
高管担心承压过大
“如果项目跟投失败,管理者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多大?如果每个管理者都承担跟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会不会影响公司管理的整体水平?会不会对管理团队的稳定形成反向作用?”万科一不愿具名的区域公司总经理连珠炮似地提出了一系列担忧。
国信证券分析师也表示,成功与否,都需看企业能为跟投人提供多大资金支持及一旦投资失败后企业与跟投者的容忍度又是多少。
上述万科某区域总经理表示,在双重股权架构中,公司创始人或管理层只提供了小部分的资本,却享有与预期资本不成比例的、大得多的控制权,而一旦他们做出了错误决定,却又只需承担很小的责任,“合伙人制度”又怎么能避免这一点呢?
而万科另一高管则根据《合伙企业法》相关规定表示,通过跟投,让员工成为项目合伙人,那么万科作为上市公司,显然在项目中只能作为有限合伙人,必须由某个或某些员工充当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整个项目应该是有限合伙企业。
“假若制度如此设计,员工自然会倾尽全力把项目搞好,因为一旦项目巨亏,由此可能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最可能吃亏的就是自己,这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压力。”该高管如是说。
稳定团队是其主要目的
合伙人制多出现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独立性较强的非上市公司。近年来,在互联网公司更多地出现了合伙人制度。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等。
合伙人制度便是万科高管团队在走访多家互联公司后取来的“经”。
毫无疑问,万科拟通过合伙人制度,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防止优秀人才的过度流失。
在2010~2012年间,万科高管大量出走,三年间大约有一半执行副总裁以及很多的中层管理人员离开,这也因此引发了关于万科“中年危机”的大讨论。
“我们需要搭建更大的舞台,通过事业合伙人的机制吸引并保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万科现在的架构是最适合做平台式架构的公司。”郁亮说,提供带有创业性质的跟投制度,或能为管理层带来更多的益处,为保证其余投资人的利益,建立合伙人制度同时也是强调风险共担机制。
有机遇也有挑战是此次万科推出的跟投制度相互制衡的两因素,但外界更多是认为,万科此次变革除意在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价值体现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万科特色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核心团队将持股10%
“通过跟投,员工成为项目合伙人。”这就是万科合伙人制度的初步设想。
根据3月28日的公告,万科目前已在着手准备建立项目跟投制度,即对于今后所有新项目,除旧改及部分特殊项目外,原则上要求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赢商网一起投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投资。
当然,除高管外,万科对员工同样安排有对项目的额外受让跟投,投资总额不超过该项目资金峰值的5%,且遵循市场化运作原则。项目所在一线跟投人员可以在支付市场基准贷款利率后,选择受让此份额。
在具体做法上,万科设计了两个制度,一是跟投制度,对于今后所有新项目,除旧城改造及部分特殊项目外,原则上要求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一起投资。
二是股票机制,将建立一个合伙人持股计划,也就是200多人的EP(经济利润)奖金获得者将成为万科集团的合伙人,共同持有万科的股票,未来的EP奖金将转化为股票。
按照万科的设想,这200多人初期大约将持有万科10%的股票。(来自:中国房地产报)
万科“试错”商业地产:有变革的思考 没有变革的行动
东莞万科今年预计共5个商业项目开业
万科首季业绩542亿元 暗藏去年结转200亿垫高数字
万科未来或进军工业地产 今年将在东莞开4家生活广场
万科首次在港独立开发项目 未来或进一步扩张
搜索更多: 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