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京沪两地同启“自救”模式
上海百盛购物中心淮海路店从3月21日起正式推出只针对VIP客户的“贵宾专场”,只有手持邀请函或者相关贵宾卡的会员才被允许入内,这也是上海地区首次出现只接待VIP会员的商场。尝试推出这种在业内称为“闭店销售”营销方式,相关人士认为是百盛集团已启动“自救”模式。
与上海进行别开生面的营销模式不同的是,北京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采取的策略是目前大多数购物中心都在走的一条路:加大餐饮比例,靠美食来留住顾客。早在今年2月财务报告公布前,复兴门店便已开始进行内部调整,称其店内将引入3000平方米面积的餐饮区。然而,北京晨报记者本周在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探店时发现,位于北楼10层的餐饮区仍在装修,尚未投入使用。
在走访过程中,北京晨报记者还观察到,原本位于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5层的羊绒区已被整体迁至2层女装区内,形成“精品羊绒区”,相关羊绒品牌专柜导购向记者表示,这是公司制定的调整策略。“原来这个地方都是女装,现在有的牌子调到别的地方去了,有的撤柜了。”虽然电梯内的楼层指示还未更换,不过原来5层羊绒区的位置,现已被Mo&Co.等时尚女装品牌占据。目前,百盛购物中心复兴门店内很多专柜区域被设置为促销、出清活动场地,相信其调整的节奏还将继续。
专家:改变能否突破困境待观察
作为百盛集团在中国经营有方的上海淮海路店,日前刚开始实行的“闭店销售”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表示:闭店销售的商场给出的是“黄金时段”,有一定的风险。“百货商场上午10点开门,到晚上6点,营业额只能做到总营业额的一半。”齐晓斋认为,如果全部接待VIP顾客的话,可能会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影响。一般消费者被拒之门外,会降低对这个店的好感度。
谈及百盛集团的转变,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曾表示,北京地区百盛购物中心门店的定位为时尚类百货,在去年整体商业疲软的大势下,这一业态业绩下滑得最厉害。
在百盛集团提交“最差成绩单”之后,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百盛集团应提早“触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线下的整合是传统百货店“触网”成功的秘诀,然而时下更多的百货店还在探索的过程中。
虽然已有银泰百货、王府井百货联姻网商后股票纷纷涨停的成功先例在前,但刘晖也表示,关于如何更好地利用O2O模式完成转型,百货业还没找到“门儿”,还没有看到曙光。 (北京晨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百盛不改不行:京沪两地同启自救 噱头吸睛却难吸金 百盛 不改不行(组图) 百盛首试闭店销售 被指存有客流流失风险 上海百盛购物中心首尝闭店销售 只招待VIP “主力店”百盛客流稀薄 爱琴海零售部分动力不足 搜索更多: 百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