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IPO光环褪色之下,阳光100赴港上市是否也带着一种咬牙硬撑的无奈?事实上,低市盈率、大幅净资产折让以及捉襟见肘的融资额已是房企上市常态。按照时代周报记者的统计,去年赴港上市的当代置业、景瑞控股等7家房企,均可视为“白菜价”上市,募集资金均在16亿港元之下,其中五洲国际公开发售部分仅获得57%认购,而当代置业公开发售部分的认购仅为12%,他们大多数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
“过去,融资一直是阳光100的瓶颈。”范小冲坦言,在境内银行严控资金、信托等通道,融资成本高企的现实下,赴港上市是阳光100打破融资瓶颈的最好选择,有利于对阳光100适度扩大规模。
由于数据不透明,外界很难窥测到阳光100真实的财务信息。时代周报粗略盘点的信息仅显示,数年来,从山东兖矿、美国华平基金、杭州工商信托、湖南信托、天津农垦集团到五矿置业等,是阳光100扩张资本的扛鼎者,但这些投资者最后都没有追随阳光100。
范小冲透露称,“本次上市是易总亲自牵头做,大规模路演还没正式开始,但近期马上就要开启。”
街区综合体走体验路线
阳光100正在讲述的是一个商业地产故事,卖点是高毛利和轻资产开发模式。
“现在我们已经转型,将逐步放弃住宅开发,未来重点是聚焦到街区综合体这类的商业地产产品,”范小冲称,这类产品投资不高但利润贡献很大。根据目前其所涉及项目的核算,这类产品的毛利率可以达到40%,而其住宅产品的毛利率一般仅为18%-20%,“这对投资者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所谓街区综合体,是阳光100于2004年开始尝试的业务,其定位是体验式商业、城市中心白领人群的社交场所,目前已在柳州开发的阳光100窑埠TOWN、在阳朔开发的阳光100西街广场等即为此类项目的代表,物业以出售为主,一小部分自持。
不过目前资本界对商业地产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2010年限购之后,几乎所有开发商都进入商业地产领域。从规划到开张,3年时间,2014年将是商业地产的井喷期,这使得投资者对商业地产的关注度也在增加。”瑞士信贷地产分析师杜劲松分析称,国内的住宅是整体泡沫还是个别地区的结构性失调,现在没有定论,但投资者对商业地产是有定论的,就是供过于求。所以对于商业地产的估值要低一些,折让也大一些。
范小冲对此并不担心。他说,市场担心的,其实是针对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建筑综合体过量现象,比如成都、沈阳等城市都是号称要建100个综合体,投资很大且同质化严重,可是贴近生活需求、有特色的街区型商业却是短缺的。
他将公司的产品定位为小型新天地,“相对于投资大、回报高的巨型商业广场而言,阳光100的街区类商业产品投资不高,个把亿就能拿到一块地,开发周期也短,基本当年建当年卖,体验式消费还可以抵御电商冲击。这类产品风险很小,即便卖不掉,持有成本也比住宅要小,毕竟土地价值在里面占据的空间不大,可抵押来缓解现金流。”
“街区综合体走体验路线,需要靠面积实现,而做个性化的街区,往往成本较高,容易叫好不叫座。”有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如何找到商业的独特性,把握好成本与盈利空间,并在城市中心选对地段,是阳光100押宝街区综合体的成败关键。
而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则称,拿产品特色来赢取市场,但商业的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各个地域文化不同,需求不同,不能仅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复制,否则必然招致失败。此外,不要激进拿地。很多房企在上市前后,都会有激进的拿地策略。阳光100未来的产品和区域转型下,必须对楼市泡沫有所警惕,毕竟目前市场的风险正在放大。(来自:时代周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阳光100置业筹资23亿赴港上市 8年之后“走到终点” 阳光100常务副总范小冲:二三线才是主战场 8年上市传闻终成真 阳光100置业集团通过香港IPO聆讯 阳光100置业集团冲刺赴港上市 阳光100易小迪:商业街区不是购物中心 新模式刚开始 搜索更多: 阳光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