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也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建农场,收购油厂、调料厂,整合餐饮产业链,建立自己的食品标准。“这当然需要钱,不上市的话你只能像乌龟一样慢慢走。”她说。
上市虽难,依然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可预见的最好融资渠道。
餐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虽然从银行贷款融资成本最低,但大部分餐饮企业主要的不动产都是租赁而来,固定资产主要是装修,都是“贴在别人墙上的”,难以向银行抵押贷款,想要获得银行综合授信,要求餐饮企业本身需已达到一定规模,这决定了大部分餐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我们这个行业没有银行贷款,想做成大企业太难了,你不去坚持,不去管理,不做标准化不可能走到今天,因为全部是自有资金。”张兰说。
标准化让餐饮企业折戟沉沙
如果把上市比喻成一场闯关游戏,那么有一关曾经让无数雄心勃勃的餐饮企业折戟沉沙。那就是,你的中餐能标准化吗?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中国餐饮企业虽坐拥十多亿人大市场,却是典型高风险行业。因为投资人很难相信,包含八大菜系,厨房技艺工序复杂的中式餐饮,如何可以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做到标准化?
答案是什么,遗憾的是,出题人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要靠考生的自我摸索和领悟。
投资人往往用西方对快餐连锁的要求来衡量中餐企业。如2010年,重庆餐饮连锁乡村基赴美上市成功,业内反应是:震惊。不用说在全国,即使四川重庆地区,乡村基(注:主打中式快餐)也不是实力最强或最能代表重庆菜的餐饮企业,缘何其可以成为整个亚洲地区第一个赴美上市的中餐餐饮企业?美国资本市场对乡村基的评价清晰明了:“它像麦当劳。”(参见本刊2011年第5期《李红:我有我节奏》)
这让历史悠久的中餐行业颇为尴尬,“两者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从菜品看,快餐有多少单品,十几种撑死了,但中餐呢,哪个酒店菜单不是上百道菜,从供应链角度看,这就意味着背后可能有上万种食材,还有十分复杂的供应链。”安勇说。
资本压力面前,中餐企业开始向西式快餐主动学习。借鉴其统一品牌与服务,集中采购与配送等做法。现在小南国集中采购比例高达90%,集中配送比例为70%。“集中采购的好处在于,一是用规模降低成本,二是可以遴选到大的有能力的供应商,从而保证品质。”康捷说。
服务的标准化则更多表现在门店人员言行举止中。“领位的每一个手势,说话的语气 ,都是经过培训的,都是统一的。”张兰如此描述。而安勇认为,俏江南已建立五个体系: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的ERP管理系统、公司内部的流程OA系统、收银系统,这些系统就是标准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最为困难的人才标准化问题上,俏江南等企业也进行了定岗定员的探索。例如,一个厨师,只让他炒5样菜,年年炒,月月炒。到最后,他个人的手感会趋于稳定,这实际也有几分像流水线的工人了。
但是,在菜品是否应该、可以标准化问题上,业内至今分歧极大,这种分歧,也导致了资本市场无法对中餐标准化内涵达成统一认识。
张兰“大梦初醒,天天如履薄冰”
中餐企业上市如此困难,以至于行业内都能体会到彼此甘苦,港交所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以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总会收到雪片般飞来的同行投诉信,但餐饮企业间的投诉信却很少。
站在资本市场门口,她依然有一些彷徨,一方面,她觉得上市后,就不会老有媒体质疑俏江南不透明、不规范了,另一方面,习惯了口无遮拦的她如何处理与公众舆论的关系,也是一大考验。她还担心“价格太低了”,不希望重演内地餐饮企业流血上市的一幕。小南国上市至今,股价仍低于发行价。
几经折腾,张兰学会了自我安慰,低谷时,她偶尔从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口向外看,“有时看看路口的下岗女工骑自行车回家,想想我比她们好多了,马上我还有五个会等着我去开呢,这么激励下自己,就可以继续工作到夜里两点。”
她已经不再言必提及那些遥不可及的梦,例如要把俏江南做成中餐的LV云云。“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现在天天如履薄冰。”新的一年目标就是带着俏江南上市,然后继续并购收购,做成中国最大的餐饮王国。
可她说完忙不迭的给这个梦想加了一个条件,“能不能收购并购,还要看上市的进程。” (中国企业家 伏昕)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张兰再次否认出售俏江南 转型路径被指欠清晰 再次否认出售 俏江南徘徊在出售和上市边缘 俏江南陷“被收购”疑云 鼎晖或行使对赌协议 俏江南“被并购”迷局:商务部点头 张兰摇头 俏江南“被收购”背后:公司尚未下定决心出售 搜索更多: 俏江南 |